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四海

四海

①指中国四周的“海域”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四海会同。”本为泛称之词,九州之外,即为四海。《礼记·祭义》 具体提到东海、西海、南海和北海,不过对举而言,没有确指海域。后人因文求实,直以四海为环绕中国四周的海,于是东、南、西、北海,便有方域可指。但亦因时而异,说法不一。如其中西海,因中国西方陆地广远,湖海复杂,无确切海域可定。

②因古代以为中国四周皆有海,遂称中国为海内,外国为海外。四海,指天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故推恩,足以保四海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天子以四海为家。”

③指四邻各族居住地域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,谓之四海。”


(1)泛指中国四周的“海疆”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四海会同。”本为泛称之词。九州之外,即为四海。《礼记·祭义》具体提到东海、西海、南海和北海,不过对举而言,没有确指海域。后人因文求实,直以四海为环绕中国四周的海,于是东、南、西、北海,便有方域可指。但亦因时而异,说法不一。如其中西海,因中国西方陆地广远,湖海复杂,无正确海域可定,故古籍中言西海者特多,有五六处。(2)因古代以为中国四周皆有海,遂称中国为海内,外国为海外。四海,指天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故推恩,足以保四海。”《孔子家语·好生》:“舜之为君也,其政好生而恶杀……是以四海承风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天子以四海为家。”(3)指四邻各族居住地域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,谓之四海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猷州

    唐武德三年 (620) 于泾县置,治所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三十里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泾县地。八年(625) 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今安徽省泾县西。八年废。

  • 归信县

    北宋太平天国元年(976)改归义县置,为雄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北雄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(959),宋白曰,“归义县,宋朝避太宗潜藩旧名,改为归信县”。明洪武初省入雄州。古县名。北宋太平兴国

  • 石港场

    北宋置,为通州八盐场之一。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西北石港镇。

  • 湖口

    即今江西湖口县治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齐中兴元年 (501),萧衍命邓元起攻江州,“元起将至寻阳,(陈) 伯之收兵退保湖口”。胡三省注: “湖口,彭蠡湖入江之口。” 五代南唐置湖口县。即今江西省鄱阳湖

  • 丹江县

    1913年改丹江厅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雷山县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41年并入丹寨县。旧县名。(1)1913年由丹江厅改置,治旧丹江(今贵州雷山县驻地丹江镇)。1941年撤销,东部地并入

  • 石渠县

    清宣统元年(1909)于德尔格忒宣慰司极北地区置,属登科府。治所在色许(今四川石渠县)。以境内最大的喇嘛寺色须寺的谐音得名。“石渠”,藏语意为“所巴下色登部落的后代”。色须寺为其后人所建。1913年属

  • 小维西乡

    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西北七十里小维西。元、明为临西县治。清迁治维西后,遂以此为小维西。

  • 龙岩泉

    在今安徽石台县东六十里。明嘉靖《池州府志》卷1石埭:龙岩泉“在县(广阳镇)西四十里。清冽而甘,大旱不竭,乡田咸赖以灌”。

  • 泗汾河

    即今湖南醴陵市南之铁水。源出今攸县境,北流入醴陵市西南境,又北至铁口入渌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长沙府醴陵县: 铁水 “一名北江,自攸县入,北合清水江,又北流为泗汾河。水又北入渌水,至渌口入于湘”。

  • 万洞溪

    在今广西田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田州:万洞溪“在州西二十里。水深阔,居民常渔于此,下流入于左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