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四明山

四明山

①在今安徽郎溪县北十五里。俗称蚂蚁山。据地名普查实地考察证实,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前之建平会师,于此集结,建平会议即由李秀成主持在此召开。

②在今浙江东部,系甬江与曹娥江之分水岭,绵亘于今浙江余姚、鄞县、奉化、嵊县、上虞等市县境。主峰四明山在嵊县东北,海拔1012米。《唐六典》卷3:江南道名山有“四明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绍兴府:四明山“四傍皆虚,玲珑如窗牖,故名”。

③在今福建罗源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00福州永贞县(今罗源县):四明山“在县西五里。其山屹然如削,高列四峰,有古坛、生药、丝竹交荫其上。有石井,泉甘如蜜,挠之不浑,雨之不溢,盖灵异之所也”。明王应山《闽都记》卷32罗源县:四明山“在县西隅,一名毒火,有四峰焉。相传此地赤松炼丹,尝有人闻丝竹之音”。


(1)古称勾余山。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。天台山支脉。南北走向。据《浙江通志》载:“上有方石,四面如窗,中通日月星宿之光,故曰四明山。”由流纹岩及凝灰岩组成。曹娥江、甬江分水岭。同名主峰在嵊州市东北,海拔 1017 米。多松、柏、竹林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为革命根据地。建国后,在樟村建有革命烈士陵园(内有烈士纪念塔及墓)。(2)在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北,为冷水滩、祁阳、邵阳三区市县界山。由板岩、页岩构成。取“一峰独耸,四面皆明”之意。主峰腾云岭,海拔 1052 米,为市最高峰。相传汉末腾云禅师隐居此峰,故名。峰西有焦山,据县志载,舜帝南巡时曾在此休憩。建有四明山林场,产杉、松、竹。矿产有铜、铅、锌、铝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彻崇山

    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新化州:“彻崇山在州治(今县西北新化)北五十里。林木蓊郁,岩石峻险,延长一百五十里。路险人迹罕至。下有温泉。”

  • 跋禄迦国

    即亟墨国。唐西域国名。在今新疆温宿县东扎木台乡喀什艾日克村古城。一说在今阿克苏市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: 跋禄迦国 “东西六百余里,南北三百余里。国大都城周五六里。土宜、气序、人性、风俗、文字

  • 孟城山

    在今江苏武进县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 孟城山 “俯瞰大江,相传晋孟嘉尝寓此。今孟渎经其下入江”。

  • 白岩

    即今贵州毕节市东北亮岩镇。《明史·贵州土司传》:“赤水有城郭可凭而守,宜结营进逼。四十里为白岩,六十里为层台,又六十里为毕节。”在福建省闽清县城西南50千米处。以巉岩峭拔、色白如玉著称。山上有白岩古刹

  • 张关山

   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张关乡境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11江北厅:张关山“在厅东北一百八十里。高五里,岭长十里。上有天池、岩峰二洞,高深莫测。元末,土寇张坤氏盘踞其中,故名”。明初立新兴铺。清乾隆二十一

  • 依城河

    在今河北安新县南。自清苑县流入,东入白洋淀。为古濡水、滱水之下流。《水经· 滱水注》: “滱水又东北径依城北,世谓之依城河。”《清一统志· 保定府二》: 依城河 “自宋兴塘泺,水道变迁,滱水自蠡东入河

  • 细叶 (葉) 川

    即碎叶水。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“由勃达岭北行赢千里,得细叶川。” 即此。

  • 东罗县

    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灵山县境。贞观十年(636)属廉州。后废人封山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南、浦北县西。 属姜州。贞观十年(636年)改属廉州。后

  • 瓡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当在今山东潍坊市或安丘、昌邑、寿光附近一带。东汉省。

  • 梁河

    古巨梁水。即今河北丰润、玉田二县间之还乡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