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和溪镇

和溪镇

北宋置,属新明县。在今四川岳池县西二十里。开禧三年 (1207) 升为和溪县。


(1)在福建省南靖县西北部、九龙江西溪上游。面积169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和溪,人口 1590。因有四大坑涧汇成大溪,故名。1949年设和溪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农产以稻为主。林产有杉、松、柯、毛竹、油茶、油桐等,并产柑橘、茶叶、紫胶等,盛产贵重药材巴戟。有农机、木器、竹藤工艺品等业。附近有乐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,为省自然保护区和国内较典型的稀有植物群落。厦隘公路经此。为漳州、龙岩两市交通要冲。名胜古迹有尖峰山碧云岩。(2)在贵州省正安县中部偏南、芙蓉江西侧小溪边。面积147.8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青山村,人口 1750。原名禾麻溪,又名藿麻溪、和溪场,溪沟多野生草本植物——藿麻,故名。“藿”“河”近音,易今名。1932年置和霭、马鞍、桑黍、米粮、桑林等乡镇。1942年置和溪乡。1953年后多次分合变更。1992年以和溪、杉木坪、桑坝、米粮、马鞍五乡合并置和溪镇。产花生、茶叶、烤烟等。有小型综合加工厂。公路通205国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陬市塘

    即今湖南桃源县东北三十四里陬市镇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桃源县图: 县东北有陬市塘。

  • 焦源岭

    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一》: 焦源岭 “以其横亘,亦名横岭。水自岭东出者注潇江,自岭西出者注桃川”。

  • 龟台山

    在今湖南益阳市东南二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3长沙府:龟台山“山形似龟。相传吴鲁肃驻兵于此”。

  • 卑沙城

    即卑奢城。在今辽宁大连市东北大黑山古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观十九年 (645),“张亮帅舟师东莱渡海,袭卑沙城。其城四面悬绝,惟西门可上。程名振引兵夜至,副总管王文度先登,五月,己巳,拔之”。又作卑

  • 羊角碛

    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羊角镇。民国《涪陵县续修涪州志》卷2:羊角碛滩在“武隆司北二十里。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初九日山崩成滩,乱石綦布,亘五、六里,江势抱碛转狭处,壅水高数丈,悍湍汹涌,秋涸险绝,半涨亦恶,上下

  • 杼山

    即今浙江湖州市西南三十里宝积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4引 《山墟名》 云: “昔夏后杼巡狩之所。”故名。唐颜真卿修 《韻海镜源》 于此,并撰 《杼山妙喜寺碑铭》。又称宝积山。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南。夏后杼巡狩之

  • 义和市

    即今浙江桐乡市西南三十二里崇福镇。《寰宇记》卷95秀州:“置州之时析嘉兴县之崇德等九乡于义和市置县,以乡为县名。”自五代晋天福三年(938)吴越于此置崇德县,至1958年县废,悉为崇德县治。

  • 铁南县

    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由平遥县析置,属太岳区。治彭坡头 (今山西平遥县东南彭坡头)。1948年撤销,并入平遥县。旧县名。太岳抗日根据地设。1937年由平遥县析置,治彭坡头(今山西平遥县城关镇东南)。1

  • 营前镇

    即今江西上犹县西北营前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(1)在福建省长乐市西部、闽江下游南岸。面积35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营前,人口1.2万。原名瀛洲,传明戚继光于此扎营抗倭,故名。1958年设营

  • 愁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南中牟县北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》: 同光四年 (926),帝至万胜镇,登路旁荒冢,“问冢名,对曰: ‘里人相传为愁台。’ 帝弥不悦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