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川水
亦名和水、始阳河。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77荣经县: 和川水 “在县北九十里,从罗绳岩古蛮州东流来”。《清一统志 ·雅州府一》: 和川水,“ 《旧志》: 水在司治前。源出蛮界,东流入雅州。石壁参天,上有多功坝,亦名多功河”。
亦名和水、始阳河。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77荣经县: 和川水 “在县北九十里,从罗绳岩古蛮州东流来”。《清一统志 ·雅州府一》: 和川水,“ 《旧志》: 水在司治前。源出蛮界,东流入雅州。石壁参天,上有多功坝,亦名多功河”。
唐天宝十三年 (754) 置,属廓州。驻地在洪济桥 (今青海贵南县北黄河畔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廓州: “西南百四十里洪济桥有金天军。” 乾元元年 (758) 陷于吐蕃,废。唐天宝十三载(754年)
南朝梁承圣三年 (554) 改上隽郡置,治所在下隽县 (今湖北通城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通城、崇阳等县地。陈天嘉四年 (563) 废。
清雍正五年 (1727) 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东北额尔古纳河东岸奇乾乡附近。《清史稿· 地理志》 室韦直隶厅境内“珠尔干河总卡伦”,为 “鄂伦春与俄人交易之所”。
在今四川甘孜县西北。清雍正七年(1729)置下革赍土百户。
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。旧属洧川县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一》:大隧山“在洧川县西南十里。一名牛脾山。高二十余仞,长七八里,其中断处为大隧涧,两崖壁立, 中有坦途,可容方轨。相传即郑庄公见母处”。古山名。又称
明置,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孝陵卫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置,治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钟山南麓孝陵卫。
①亦名长乐寺。后名永福寺。在今四川三台县西门外半里牛头山下。唐杜甫有《上牛头寺》、《望牛头寺》诗。②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二十里樊川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四》:唐贞元六年建,内有四季柏,形如张盖,四时皆花”
①北宋置,属资阳县。在今四川简阳市东南四十里三冈场。②北宋置,属应灵县。即今四川井研县西南四十里三江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0荣州:三江镇“在应灵县”。在附近小山上有南宋孝宗壬午年(1162)建楼阁式十
即今四川万县市东南龙驹镇。同治《万县志》卷8:龙驹坝“(距县)一百六十里”。清有外委千总驻防。
元初置,属河南江北等处中书省。治所在荆南府路 (后改中兴路,治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大悟、孝感以西,桐柏山、荆山以南,长江以北地区。元至正二十四年 (1364) 并入湖广行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