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南郡
北周天和二年 (567) 置,为恒州治。治所在盩厔县 (今陕西户县西北三十五里)。建德三年(574) 废。
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置,治盩厔县(今陕西户县西北)。属恒州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户县一带。建德三年(574年)废。
北周天和二年 (567) 置,为恒州治。治所在盩厔县 (今陕西户县西北三十五里)。建德三年(574) 废。
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置,治盩厔县(今陕西户县西北)。属恒州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户县一带。建德三年(574年)废。
在今新疆昭苏县附近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4:“特克斯河又东北二十里,伊克华诺辉水入之。……嘉庆六年, (铜厂)又自哈什移于巴彦岱呼巴海(蒙古语:巴彦岱,谓富者;呼巴海,无草木也。谚名曰三道沟)。即伊
在今福建浦江县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浦江县: 临江溪 “其上源为查溪,东南流,至临江镇入于大溪”。
①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常德府》: 桃花溪 “在桃源县西南二十五里。源出桃花山,北流入沅”。②即今四川长寿县北之桃花溪,为长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长寿县: 桃花溪 “在县治东,上有桃花
在今江西宁冈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6吉安府: 浆山 “在永宁县 (治今新城镇) 西三十里。峰峦峻峭,松林蓊郁,有泉味甚甘。上有蜀先生行祠”。
①即今江苏扬中市南八桥镇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扬中县有“八字桥镇”。②又名镇八士桥。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北八士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金匮县图:东北有八字桥。
隋开皇六年(586)置,属怀州。治所即今河南辉县市。大业初属河内郡。唐属卫州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)改为河平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改共县置,治今河南省辉县市。属怀州。后属河内郡。金大定
即地坛。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地坛公园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57引《太岳集》:明嘉靖九年(1530),“建方泽于安定门外,每岁夏至祀地,以五岳、五镇、四海、四渎、陵寝诸山从祀”。即此。
即今新疆库车县北哈尔克山。《新唐书·突厥传》:西突厥“曷萨那朝隋,国人皆不欲,既被留不遣,乃共立达头孙,号射匮可汗,建廷龟兹北之三弥山,玉门以西诸国多役属”。
1914年由鄂西道改置,属湖北省。治宜昌县 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荆沙、监利、石首以西,神农架、兴山、宜昌、枝江、荆沙市荆州区以南地区。1921年裁撤。1914年6月由鄂西道改名,治宜昌县(
亦名孤山、都山。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八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望都县注引张晏曰: “尧山在北,尧母庆都山在南,登尧山见都山,故以为名。”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注引 《帝王世纪》: “尧封唐,尧山在北,唐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