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塘陂
又名吴陂堰。在今安徽潜山县西二十里。为三国魏刘馥所开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馥传》:东汉末,“兴治芍陂及茄陂、七门、吴塘诸堨以溉稻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潜山县:吴塘陂在“县西二十里,潜水所注也”。
在今安徽省潜山县西。三国魏刘馥主持修筑,溉田三百余顷。隋唐以后历代皆加以修缮。
又名吴陂堰。在今安徽潜山县西二十里。为三国魏刘馥所开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馥传》:东汉末,“兴治芍陂及茄陂、七门、吴塘诸堨以溉稻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潜山县:吴塘陂在“县西二十里,潜水所注也”。
在今安徽省潜山县西。三国魏刘馥主持修筑,溉田三百余顷。隋唐以后历代皆加以修缮。
①又名大沩山。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大伪山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大沩山“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,周四十里。西通湖南浏阳,东通新昌,南通萍乡。林木茂盛。昔为盗薮,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”。②即小沩山。
即今蒙古国科布多东之扎布汗河。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永元二年(90),中郎将耿潭、左谷蠡王师子等击北匈奴出鸡鹿塞,“至涿邪山,乃留辎重,分为二部,各引轻兵两道袭之。左部北过西海至河云北,右部从匈奴河水
在今浙江义乌市南二十五里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榖水又东径乌伤县之云黄山。”即此。
在今河南内乡县北一百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 秋林夏馆山 “泉石甚胜,湍水出焉”。
和硕特南右翼末旗的俗称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、兴海县东北。
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观音铺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安庆府怀宁县:观音港“在府西北七十里。旧有巡司,今革”。
在今安徽寿县西南淮河南岸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南朝陈太建五年(573)十月,“丁未,齐兵万人至颍口,樊毅击走之。辛亥,齐遣兵援苍陵,又破之”。即此。
即今贵州黄平县东北二十五里东坡乡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万历中,播酋杨应龙作乱,“焚东坡、烂桥,楚、黔路梗”。
即今青海囊谦县驻地。1933年于此置囊谦县。“香达”,藏语意为 “沟口朝东”。
清置,属黑龙江副都统。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谢列姆札河与结雅河合流处之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