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吴县

吴县

春秋时吴国都城。秦置县,为会稽郡治。治所即今江苏苏州市。东汉为吴郡治。南朝梁太清二年(549)为吴州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徙治今苏州西南横山东五里,为苏州治。大业初复为吴州治,不久改为吴郡治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苏州治,七年(624)还治今苏州市。天宝元年(742)复改吴郡,乾元元年(758)仍为苏州。宋为平江府治。元为平江路治。明为苏州府治。民国初为江苏苏常道治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


古旧县名。秦置县于春秋吴国故都。治今江苏省苏州市旧城区(惟隋代曾移治市西南横山下,唐还旧治)。秦与西汉为会稽郡治。东汉永建以后、三国吴、晋、南朝为吴郡治,梁、陈又为吴州治。隋、唐、五代、宋初为苏州(隋大业、唐天宝为吴郡)治。宋政和以后为平江府治,元为平江路治,明、清为苏州府治。两汉、三国吴时辖有今苏州市、吴江市、常熟市地。西晋割出今常熟市地置海虞县。武周万岁通天元年(696年)分县境东北部置长洲县,与吴县同治苏州城内。五代时吴越又割出今吴江市地置吴江县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分长洲县南部置元和县,吴县、长洲、元和三县同治苏州府郭下,吴县辖有今苏州市区及西南部分,东起鲇鱼口,北起马山、东渚、华山,西南包有太湖中洞庭东、西山及附近诸小岛。乾隆元年(1736年)分出洞庭东西山置太湖厅,治东山镇,光绪三十年(1904年)又分太湖厅洞庭西山置靖湖厅,1912年并吴县、长洲、元和三县和太湖、靖湖二厅为吴县一县。1995年撤县,改设吴县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抚宁卫

    明永乐三年(1405)置,属北平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抚宁县北十里。后废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置,治今河北省抚宁县北十里。清顺治九年(1652年)省入山海卫。

  • 换骨岩

   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山幔亭峰北壁。明 《八闽通志》 卷6 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崇安县:换骨岩 “在幔亭峰北。中一岩室,平广可六、七丈。室前路断数尺,旧有黄心木为桥,迄今不坏。室中有四柱楼一所,如世俗

  • 木门

    在今四川旺苍县东南木门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“武德元年,于清化县界木门故地置静州。”村名。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西南部、大坡梁西麓、稠泥河东岸。属牡丹镇。人口540。三国魏太和五年(231年),蜀诸葛

  • 西阳县

    西汉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西二十里。三国魏为弋阳郡治。西晋末徙治今湖北黄州市东,为西阳郡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光山县西。属江夏郡。西晋永嘉时迁治今湖北省黄冈市东。东晋、南

  • 羊飞山

    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7万州:羊飞山“在州西南五十里。《旧经》云:昔有人于此山学道,常养二羊, 忽一日诫童子云:‘勿放羊’。童子放之,一羊冲天而去。因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万县:羊飞

  • 杏园

    在今陕西西安市南曲江池西。宋张礼《游城南记》:“杏园与慈恩寺南相直,唐新进士多游宴于此。……与芙蓉园皆秦宜春下苑之地。”确址待考,疑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北黄河畔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郭子仪攻安太清于获嘉

  • 永隆山

    ①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大巴山支脉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一》:永隆山“在大宁县北二百里”。②在今四川南川市西。《元和志》卷30宾化县:“隆化县以县西永隆山为名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20宾化县:“隆化县以县西二十里

  • 郡王旗

    即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中旗。清顺治六年 (1649) 置,驻地即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(阿腾席连镇)。民国间属绥远省,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58年与扎萨克旗合并,改设伊金霍洛旗。旧旗名。1

  • 峱山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南十五里。《诗经·齐风·还》: “子之还兮,遭我乎峱之间兮。” 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南。《诗经·齐风·还》:“子之还兮,遭我乎峱之间兮。”即此。

  • 白屿

    在今福建晋江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晋江县“洋屿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岱屿相连者为白屿,耸出江中,为洛阳、圣姑、北镇、石湖诸港湍流分汇之处,而左右多沉沙,迁徙不常,屡为商舶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