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叙州

叙州

①唐大历五年 (770) 改巫州置,治所在龙标县 (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镇)。《元和志》 卷30叙州: “以境接叙浦”,故名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怀化、洪江二市及黔阳、会同、芷江侗族自治县、通道侗族自治县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天柱县地。五代时废。

②北宋政和四年 (1114) 改戎州置,治所在宜宾县 (今四川宜宾市西北六里旧州坝)。明正德 《四川志》 卷16叙州府: “取西戎即叙之义。” 辖境相当今四川宜宾、南溪、马边以南,云南东北及贵州西北部地。南宋咸淳三年 (1167) 移治登高山 (今宜宾市东二里东山)。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徙治三江口 (今宜宾市)。十八年 (1281) 改为叙州路。


(1)唐大历五年(770年)改巫州置,治龙标县(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怀化、黔阳、芷江、会同、靖县、通道及贵州省天柱等市县地。北宋熙宁七年(1074年)改名沅州。(2)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改戎州置,治宜宾县(今市),南宋咸淳三年(1267年)徙治登高山,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还旧治三江口。属梓州路,后属潼川府路,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宜宾、南溪、屏山等市县地。至元十八年升为叙州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谷利县

    即谷和县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西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、《寰宇记》卷81作“谷利县”。

  • 图赖昭站

    又作陶赖昭。清置,即今吉林松原市东南陶赖昭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金州鄂佛罗站”条下: “蒙古站又西北五十里至图赖昭站。”

  • 乌属山

    在今浙江兰溪市东北七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浦江县:乌属山“其山突然中起,众峰罗列, 小梅溪之源出于此”。

  • 提溪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初改提溪等处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江口县西三十六里提溪司。永乐十二年 (1414) 改属铜仁府。清以后废。明洪武初改提溪等处军民长官司置,治今贵州省江口县西,属铜仁府。后废。

  • 龙州宣抚司

    明宣德七年(1432)改龙州置,属四川布政使司。治所即今四川平武县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6)改置龙安府。明宣德七年(1432年)改龙州置,治今四川省平武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平武县和青川、北川二县部分地

  • 陈家场

    ①即今四川资中县南陈家乡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卷3:陈家场“在州南七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开县西南陈家乡。清咸丰《开县志》卷3:陈家场“距城八十里”。③即今四川南川市西南南平镇。民国《南川县志》卷2:陈家场“

  • 洪州泊李等洞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洪州镇。明洪武初改为洪州泊里长官司。

  • 东吉屿

   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南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东吉屿“周围里余”。

  • 猛猛

    即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。明、清时与猛缅、猛撒合称 “三猛”,设土巡检司,属孟缅长官司。明谢肇淛 《滇略》 卷9: “州境有三猛蛮,即猛缅、猛猛、猛撒也。猛猛最强,部落万人,时与二猛为难

  • 白杵营

    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龙里卫:白杵营“在卫东南。安邦彦犯会城,其党洪边土司宋万据龙里,官军不能进。别将杨愈懋等与贼战于江门白杵营,死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