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双江镇

双江镇

①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驻地双江镇。清属绥宁县,置双江巡司。1951年划入通道县。1958年通道侗族自治县迁治于此。

②即今四川潼南县西北双江镇。民国《潼南县志》卷1:双江镇在“县西二十里”。

③即今四川乐山市西北双江乡。清嘉庆《乐山县志》卷3:双江镇铺“在县西二十里”。

④亦名江口镇。即今四川彭山县东北江口镇。清嘉庆《彭山县志》卷1:双江镇“在县东十里彭亡山下。岷江诸水至此合注,直下嘉、渝,来往商旅泊舟憩,每日约有数百艘”。


(1)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07.3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江,人口8350。因镇临坪坦、马龙两河汇合处,故名。镇区古名双江口,属绥宁县。清乾隆六年(1741年)移临口巡检司于此,改名双江巡检司。1951年划属通道县。1956年设双江乡,1958年始为县人民政府驻地。1963年置镇。主产稻。有木材加工、农机、造纸、水泥、酒精、汽车修配、酿酒等厂。设有圩场,是湘、桂、黔边境重要物资交易市场。209国道、洞通公路交会于此,并有公路西接焦柳铁路。名胜有独岩,旁有革命烈士陵墓。(2)在广东省东源县中西部。面积120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江圩,人口860。因有两条小河在境内汇流,故名。1951年属河源县第四区,1958年属灯塔公社。1961年析置双江公社,1983年设区,1986年建乡,1993年设镇。主产稻、花生、大豆。林产松、杉、油茶,盛产松香。特产板栗、蜂蜜、红瓜子等。有木器厂。有公路东北通灯塔,接205国道。古迹有南越王赵佗故城遗址。(3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北部。面积145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,17%壮族。镇人民政府驻两江街,人口 1650。镇区建于清咸丰五年(1855年)。因驻地处大江、龙坪两河汇合处,故名。1950年为中北乡。1958年称两江公社,1962年改区,1968年复称公社。1982年改为双江公社,1984年改为乡,1994年置镇。产稻、薯类、玉米、柑橙等。有爆竹、食品加工、钢木家具、淀粉、水泵、农机等厂。公路通龙坪及荔浦。(4)在重庆市云阳县西部。面积69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斩龙垭,人口1.1万。三峡库区淹没6.5平方千米,迁移5846人。云阳县人民政府新址将迁此。清末民初属云阳县北岸崇善里。民国中后期置双江镇。1951年改双江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。1992年三坝、双江两乡合并置双江镇。1993年将双江镇划为农工处,三坝划为双江镇,1995年两地合并为双江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薯类、蔬菜、柑橘、甘蔗。有酿造、砖瓦、粮食加工等厂。是西部商贸大集市。有长江航运之便。云双、双万公路经此。建有双江大桥。(5)在重庆市潼南县西北部。面积104.1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江,人口4400。清初建场,因浮溪、猴溪二河于镇东汇流入涪江得名。1950年建双江乡。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1993年大埝、城西、智慧三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甘薯、油菜籽及黄桃、柑橘。有酿造、塑料编织、机械等厂。绵璧公路经此。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闇公烈士故里。为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。(6)在贵州省江口县中部偏东、锦江畔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72.6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区府巷,人口1.8万。古名大江口,因闵孝河(锦江)、太平河交汇于此,故名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为省溪副长官司治所,筑城。清光绪六年(1880年)徙铜仁县治于此,改名江口县,自此历为县治。1932年置萃华镇,1941年更名双江镇。1958年建幸福公社,1961年改双江公社,1983年复置双江镇。是江口县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产稻、小麦、花生、油菜籽。特产豆腐干。遵铜公路经此。(7)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东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09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江,人口1.3万。因位于猊江、练江汇合口中间得名。明正德六年(1511年)自今城东北之登云村移嶍峨县治于今地。1933年设双江镇。1949年改属城郊区。1950年名城关镇,1958年为城关公社,1962年设城关区,1966年复设城关镇。1976年再复设城关公社,1983年又复设城关镇。1984年名嶍峨镇,1988年复名双江镇。1998年锦屏、高平二乡撤销并入。地处滇池与元江之间的中山地带。主产稻、小麦、蚕豆、油菜籽。特产干巴菌、松茸菌、鸡等。宝山村多铁矿。有火炮(烟花)、农机、轻工机械、氮肥、食品、家具、塑料制品等厂。为县内最大集市。昆洛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明建文庙大成殿和殿前古柏、临江公园、烈士纪念碑、赤字岩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崆峒岛

    即今山东烟台市东北海中崆峒岛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 崆峒岛 “相近有栲栳岛、浮山岛、双岛”。

  • 故道

    ①县名。秦置,属陇西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㪚关东南。 汉属武都郡。 晋永嘉后废。②古道路名。亦名陈仓道。自陈仓 (今陕西宝鸡市东) 西南行出散关,沿故道水 (今嘉陵江上游) 谷道至

  • 高邑县

    东汉改鄗县置,属常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北二十一里固城店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17: “后汉光武帝即位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,因改曰高邑。”北齐天保七年 (556),移治今高邑县,属赵郡。隋初属栾州。大业初

  • 怛没国

    即怛满国。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境阿姆河北岸铁尔梅兹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下》: “怛满或曰怛没,东陀拔斯,南大食。……居乌浒河北平川中。兽多师子。西北与史接,以铁关为限。” 唐于此置姑墨州

  • 国县

    《魏书·地形志》 恒农郡国县当为 “圉县”之误。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丹江水库东。

  • 碬砧山

    在今山东邹平县南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邹平县 “大峪山” 条下: 碬砧山 “峰峦尖削,状如碬砧”。

  • 东宋县

    南齐侨置,属南汝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合肥附近地。后废。

  • 韩阳坂

    又作韩洋坂。即今福建福安市。本长溪县地。南宋淳祐四年 (1244) 于此置福安县。1989年改设福安市。

  • 城鉏

    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滑县东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一年 (前485) 卫大叔疾奔宋,“疾臣向魋,纳美珠焉,与之城鉏”。杜注: “城鉏,宋邑。”古邑名。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省滑县东。

  • 箐青山

    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龙安府一》: 箐青山 “在平武县东南六十里。重峰叠嶂,树木森郁。北通青川所。有南溪出此,流入白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