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阳县
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和县。西汉为九江都尉治。东汉为扬州刺史治。西晋初属淮南郡,永兴元年(304)为历阳郡治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)为南豫州治。南齐属南豫州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)于县置和州。明初省入和州。
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和县。属九江郡。“南有历水,故曰历阳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西汉为九江郡都尉治。东汉为扬州刺史治。东晋以后历为历阳郡、南豫州及和州治。明洪武初省入和州。地处南北要冲,为江北重镇。隋末杜伏威起事,以此为根据地。
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和县。西汉为九江都尉治。东汉为扬州刺史治。西晋初属淮南郡,永兴元年(304)为历阳郡治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)为南豫州治。南齐属南豫州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)于县置和州。明初省入和州。
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和县。属九江郡。“南有历水,故曰历阳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西汉为九江郡都尉治。东汉为扬州刺史治。东晋以后历为历阳郡、南豫州及和州治。明洪武初省入和州。地处南北要冲,为江北重镇。隋末杜伏威起事,以此为根据地。
在今广东广宁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宁县: 银坑坪山 “在县东北六十里。山险僻,旧为 ‘贼’ 巢”。
①即洛水。今河南洛河。②亦作洛水。即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北之石亭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雒县: “章山,雒水所出,南至新都谷入湔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什邡县: 雒水 “在县北。自章山内合五溪而出,至高境
在今四川眉山县南十五里永寿镇。清嘉庆《眉州属志》卷2有王家场。
即酸枣河。今四川温江县北之江安河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“鹿角之北涯,有渠曰马坝,东流至成都,入于南江。渠东行二十余里,水决其南涯四十有九,每岁疲民力以塞之。乃自其北涯凿二渠,与杨柳渠合,东行数十里,复与
“岯”音浮。又名大浮山、大巫山。在今江苏金坛市南长荡湖中。《寰宇记》卷89金坛县:大岯山“在县南五十里。旧名小坯山”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大岯山“山形孤秀,颛颛居水中,望之若浮。周处《风土记》云:
北宋置,属衡阳县。在今湖南衡阳县 (西渡镇) 西。
即黄歇浦。今上海市境黄浦江之别称。《清一统志·松江府一》: 黄浦江 “战国时楚黄歇凿其旁支流,因称为黄浦,亦称春申浦”。按长江下游以南地区港浦传说甚多,多出于黄歇开浚,例如浙江吴兴黄浦,江苏江阴申港、
清初对长城以南的明代故土仍沿明制分为十五省,改其中的北直隶为直隶省,南直隶为江南省。康熙初分陕西为陕西、甘肃两省,湖广为湖北、湖南两省,江南为江苏、安徽两省,共为十八省(边疆地区由将军、都统、参赞大臣
即今浙江湖州市南东林镇。清光绪《归安县志》卷6:“东林市在县南六十里东林山。为形胜山区。”
唐于白山县故城置,在今甘肃古浪县东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