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城
①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四十里。相传为灵公所都。
②即今四川盐源县东卫城镇。因明于此设盐井卫,故名。
①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四十里。相传为灵公所都。
②即今四川盐源县东卫城镇。因明于此设盐井卫,故名。
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治所即今广东饶平县东南所城。清乾隆六年(1741)移黄冈协右营守备驻此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置,治今广东省饶平县东南。属广东都司。清乾隆六年(1741年)移黄冈协
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安平县西南南王庄乡(角丘)。东汉废。
即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北七十五里拐磨子满族朝鲜族镇。为通通化县孔道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怀仁县图: 北有拐磨子。
①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二十里鹅池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13清源县 “鹅城” 条引 《晋阳春秋》: “永嘉元年,洛阳步广里地陷,有二鹅,色黄苍者飞冲天,白者不能飞。……刘曜以为己瑞,筑此城以应之。”②即今广西
在今福建福清市西。《舆地广记》、《舆地纪胜》皆作竹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0福州:石竹山“在福清县南一里,有林真君玄光炼丹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福清县:石竹山在“县西二十四里,山多竹树,青葱插天
①在今安徽无为县北五十里。产青檀,故名。亦作檀山。《宋书·鲁爽传》: 北魏豫州刺史跋仆兰 “设伏檀山”,即此。《清一统志 ·庐州府》 作“青檀山”。②在今山东枣庄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峄县: “
即寒冢戍。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汉源镇北五斗咀。《元和志》 卷33普安县: “钟会故垒一名开远戍,在县东北五十三里。亦名空冢戍,晋 (魏) 钟会军于此,既度剑阁,居死地,遂掘冢决为死战。既无所埋,故曰空冢。
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北西沟门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沃水 “径参合县南,魏因参合陉以即名也。北俗谓之仓鹤陉。道出其中,亦谓之参合口,陉在县之西北,即 《燕书》 所谓太子宝自河还师参合,三军奔溃,即是处
亦作鱼珠。即今广东广州市东鱼珠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2: 水师后营有鱼珠汛。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番禺县图: 东珠江北岸有鱼珠炮台。
①西晋置,属梓潼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梓潼县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罗江县: “晋于梓潼水尾万安故城置万安县。”南朝梁改为潺亭县。②西魏改潺亭县置,为万安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五十里罗江镇。隋属金山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