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卢沟桥

卢沟桥

一作芦沟桥。在今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。永定河旧名卢沟河,桥以河得名。辽代为木桥或浮桥,《宣和乙巳奉行使程录》:“卢沟河水极湍激,每候水浅深,置小桥以渡,岁以为常。近年于此河两岸造浮梁。”金改建石桥,《金史·河渠志》:大定二十九年(1189)六月,“复以涉者病河流湍急,诏命造舟,既而更命建石桥。明昌三年敕命曰广利”。元延祐四年(1317),于卢沟桥置巡检司。明、清时皆曾重修。今卢沟桥全长266.5米,宽7.5米。桥下有十一拱卷,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石桥。桥面石栏杆头雕刻有千姿百态的石狮子。为燕京八景之一,清乾隆题书“卢沟晓月”。1937年7月7日,侵华日军在此发动战争,爆发了举世闻名的“卢沟桥事变”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又称芦沟桥。在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镇,跨永定河。因永定河旧称卢沟河得名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以京师中都城西南卢沟河渡口为南北往来津要,始建石桥。明昌三年(1192年)建成,名广利桥。元改今名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天历元年(1328年),脱脱木儿等“转战至卢沟桥,忽剌台被创,据桥而宿”,即此。明正统九年(1444年)、弘治三年(1490年)相继重修。清康熙七年(1668年)河溢桥圮,次年重修。1968年加固桥体、展宽桥面。全长 266.5 米,桥面宽 7.5 米,共11孔,为华北地区最长的古代石拱桥。桥身两旁石栏杆望柱上精雕大小石狮485个,神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桥东碑亭立有清乾隆御笔“卢沟晓月”碑。1937年7月7日日军经此侵入桥东旧宛平县城,史称“卢沟桥事变”(亦称“七七事变”),从而爆发全面抗战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卢 沟 桥


猜你喜欢

  • 章台 (臺)

    战国时筑,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西南隅。《史记· 楚世家》: 怀王三十年 (前299),楚王 “西至咸阳,朝章台”。又 《蔺相如传》:“秦王坐章台见相如,相如奉璧奏秦王。” 或谓章台,战国时诸侯宫

  • 朱崖军

    北宋熙宁六年(1073)改崖州置,治所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。政和七年(1117)改为吉阳军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以崖州改置,治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。政和七年(1117年)改为吉阳军。

  • 冰沟山

    在今青海乐都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冰沟山“在碾伯县东,接庄浪界。羊肠七十余里,为郡境咽喉孔道”。

  • 花园

    ①即今河北沧州市北十五里西花园乡。清乾隆《沧州志》疆域图:北有花园。②在今江西进贤县东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废。在今江西省进贤县东。明于此置巡检司。

  • 怡亭铭摩崖石刻

    在今湖北鄂州市小北门外江边。又名观音崖。俗称猴子石。怡亭早废,摩崖石刻尚存。崖高3米,宽2.8米,其序为篆书,铭为分书,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,文辞为 “怡亭,裴鶠卜而亭之,李阳冰名而篆之,裴虬美而铭

  • 禾嘉场

    旧名何家场。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南禾加镇。

  • 僧格喀巴普山

    亦作僧格喀巴布冈里。在今西藏阿里境内冈底斯山东北。狮泉河源于此,下流入克什米尔境称印度河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: “唐古忒(藏) 语,僧格,狮子也。山形似狮子,口有泉流出,故名。”

  • 婆日市

    唐武后时置,属威远县。在今四川威远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0荣州: 婆日市故城 “在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旧经》 云: 唐武后朝置,以煎炼硫黄。一场在县东北三十里一溪侧”。

  • 香日德

    即今青海都兰县西南香日德镇。民国许公武《青海志略》: 都兰垦务分局辖有香日得。1951—1958年都兰县曾迁驻于此。“香日德”,藏语意为“树木之乡”。

  • 饮马河

    ①又名蒲河。在今河北昌黎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一》:饮马河“在昌黎县南五里。源出卢龙县界溪谷中,东流径县西安山下,又东与深江河合流为沙河,下流合潮河入海”。②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