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镇山
即今浙江绍兴市南会稽山。系古代五镇之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越州会稽县: “有南镇会稽山。”
即今浙江绍兴市南会稽山。系古代五镇之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越州会稽县: “有南镇会稽山。”
又名通济桥。即今河北献县北十里臧桥乡。清乾隆 《献县志》 卷 1: 通济桥 “即臧家桥,县北十里。顺治十八年建木桥,长十五丈”。
在今青海省青海湖中海心山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宝七载(748),哥舒翰“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,谓之应龙城,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”。至德初陷于吐蕃。唐天宝七载(748年)筑,在今青海省青海湖龙驹岛海心山上。
即今吉林安图县西南、敦化市南松花江支流富尔河。清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7: 富勒呼河 “国语 (满语),富勒呼,口袋也。(吉林) 城东南一千一百二十五里,源出额敦山,南入赫通额河”。
唐置,属演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北部。后废。
即今山东平度市西北张舍镇。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平西县。
南齐置,治所即今湖北南漳县。西魏改置南襄阳郡。南朝齐置,治新安县(今湖北省南漳县境),属雍州。辖境约今湖北省南漳县一带。西魏改置南襄阳郡。
又作都尔河。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流入鞑靼海峡之科比河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23: 都尔河 “在济勒河北,出墪墪窝集,东入海”。
三国魏邺都之西门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五十里邺城遗址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邺城 “有七门……西曰金明门,一曰白门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永和三年 (347),后赵石虎 “命太子宣出祈福于山川,因行游猎
在今陕西旬邑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三水县: 官家洞 “峭壁三百尺,下临汃水,高下各数十窟,可容数百人。中有二井,盖避兵之险绝者,沿川上下数十里,处处有之,惟官家洞为最著”。
①古都邑名。在今山东曲阜旧城东二里。《竹书纪年》: 商王 “南庚自庇迁于奄”。即此。②一作䣍、 盖。 商的盟国。 嬴姓。 在今山东曲阜城东二里。《书序》: “成王东伐淮夷,遂践奄。” 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