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渡镇

南渡镇

①即今江苏溧阳市西南渡镇。清光绪重刊《溧阳县志》 卷2: 南渡镇在 “县西三十六里,东坝孔道”。

②即今广西岑溪县西南四十里南渡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
(1)在江苏省溧阳市中西部、溧宜河两岸。面积111平方千米。人口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渡,人口1.3万。溧宜河古名濑水,有渡口称濑渡。聚落以渡口为名,后谐音为南渡。1949年为镇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置镇。1999年强埠镇和旧县、大溪二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及蚕茧、水产品等。有化工、建材、机械、纺织、轻工等厂。104国道、宁杭高速公路和溧高公路经此。境内古城村系晋平陵县治所在,古平陵邑土城遗迹尚存。中河边为伍子胥渡江、史贞义女投江处,曾立有李白的诗碑。(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西南部、黄华河南岸。面积172平方千米。人口6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渡圩,人口 6800。旧驻有巡检司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南义州于北岸,来往靠木船摆渡,故名。1950年为岑溪县一区,1958年称东方红公社,1959年改南渡公社。1961年改区,1968年复公社,1984年置镇。产稻、木薯、花生、大豆、甘薯、柑橙、龙眼、松树等。有发电、造纸、农机、陶器、轧钢、磷肥、竹艺等厂。为农贸集市。324国道经此。(3)在四川省中江县中北部。面积33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渡口,人口 7900。昔为城南渡口,故名。2001年从南华镇置南渡镇。主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蔬菜。竹器编织具有三百多年历史。是周边农副产品集散地。唐巴、中遂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泉银场

    北宋置,属沙县。即今福建沙县东南龙泉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南剑州沙县及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南剑州沙县,皆有龙泉银场。在今福建省沙县东南。北宋属沙县。

  • 胡芦泉

    在今甘肃环县西。《宋史·范仲淹传》:天圣年间,“明珠、灭臧劲兵数万,仲淹闻泾原欲袭讨之,上言曰: ‘二族道险,不可攻……若北取细腰、胡芦众泉为堡障,以断贼路,则二族安,而环州、镇戎径道通彻,可无忧矣’

  • 沙堰

    一作砂堰。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海州:“沙堰在州城东北。宋绍兴三十一年,金人围海州,魏胜拒之于北关,金人从间道渡河趋关后,胜领兵入城,金人欲越沙堰,圜城为营,胜据堰拒之,金人败退。”

  • ①商周时国。芈姓。西周成王封熊绎于楚蛮,都丹阳 (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东南)。后徙都郢 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西北纪南城)。春秋时国渐强,兼并周围小国,不断与晋争霸。楚庄王曾为霸主 疆域西北到武关 (

  • 黄郭戍

    北魏置,即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十里城里 (旧赣榆)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齐建武四年 (497),“将军王昙纷以万余人攻魏南青州黄郭戍,魏戍主崔僧渊破之,举军皆没”。即此。东魏改置义塘郡。北魏置,在今江苏省赣

  • 应江县

    ①唐贞观三年(629)置,属羁縻应州。治所在今贵州榕江县西北平江乡附近。后废。②唐贞观四年(630)置,属羁縻琰州。治所在今贵州平坝县南。旋废。古县名。(1)唐贞观四年(630年)置,治今贵州省平坝县

  • 钳恭州

   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北宋为钳泰州。后废。

  • 淯阳郡

    ①西魏大统十七年 (551) 置,治所即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镇。北周保定二年 (562) 改为长冈郡。②隋大业初改淯州置,治所在武川县 (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方城、南召二县境。隋末废。

  • 天宝山镇

    即今吉林龙井市西北天宝山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珲春城:西北“二百八十里天宝山,矿务局及靖边防军驻此”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17:“银矿则首推天宝山。其地西距延吉约一百四十里。产额之富,为各矿

  • 赤沙城

    在今陕西黄陵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35中部县:“赤沙城在县西七十里。古戍城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