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楼岭
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,与赣、湘两省交界处。《清一统志 ·武昌府一》: 南楼岭 “在通城县东南四十里,接江西南昌府义宁州界”。
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,与赣、湘两省交界处。《清一统志 ·武昌府一》: 南楼岭 “在通城县东南四十里,接江西南昌府义宁州界”。
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阳镇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梁惠成王三十年 (前340),“城济阳”。《史记· 苏秦传》:“ (秦) 决白马之口,魏无外黄、济阳。” 皆此。秦置县。古邑名
在今陕西白河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:白石河“源出县南一百二十里南竹山,东北流去县一里入汉。亦名大白石水。又小白石河,在县东南九十里。源出申公岭,北流入白石河”。白河县以此名。
在今蒙古国西部巴彦乌列盖省西,为阿尔泰山支阜。《元朝秘史》卷9:“自去追袭脱黑脱阿,到金山住过冬。明年春逾阿来岭去。”
俗称善力格札萨克旗。即和硕特南右翼末旗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、兴海县东北。
即缺门山。在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。《金史· 地理志》 新安县: “有阙门山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一》: 阙门山,“ 《旧志》: 东曰青龙,西曰凤凰,两山相对如阙,谓之阙门。俗亦曰铁门”。
即窝鲁朵城、 卜古罕城。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西岸哈剌巴尔戛逊古城遗址。《辽史·太祖纪》:天赞三年(924),亲征阻卜等部,“九月丙申朔,次古回鹘城,勒石纪功……甲子,诏砻闢遏可汗故碑,以契丹、突厥、汉
隋开皇六年(586)改卫国县置,属魏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。大业初属武阳郡。唐初属澶州。贞观初废。大历七年(772)复置,北宋皇祐元年(1049)废。四年(1052)复置,徙治今山东莘县西南观城镇
①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南。清光绪二十七年 (1901)大刀会反抗教会欺压,火烧当地教堂。②即今山东嘉祥县西北梁宝寺镇。1945—1953年为南旺县驻地。(1)古地名。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东南。清末大刀会为反抗
清代外蒙古土谢图汗部二十旗,会盟于汗阿林,故名。阿林,满语,意为山盟地。即今乌兰巴托南之汗山。
①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东麓。是南京著名古寺之一。南朝梁于此建同泰寺,后毁于兵火。五代吴建台城千佛院,南唐为净居寺,宋为法宝寺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重建,改名鸡鸣寺。后屡遭破坏,今寺为清同治年间重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