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寿州
唐贞观三年 (629) 以南谢蛮首领谢疆地置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南青岩镇附近。次年改为庄州。
唐贞观三年 (629) 以南谢蛮首领谢疆地置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南青岩镇附近。次年改为庄州。
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48奉节县引 《荆州图副》: “八阵图下,东西三里,有一碛,东西一百步,南北广四十步。碛上有盐泉井五口,以木为桶,昔常取盐,即时沙壅,冬出夏没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夔州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郁平县(今广西贵港市)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贵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郁平县(今广西贵港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一带。贞观八年(634年)改
1940年析祁连设治局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三角城 (今青海海晏县)。1943年改为海晏县。1940年由都兰县析置,治三角城(今青海海晏县驻地)。1943年升为海晏县。
即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六十里阳孟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“由鬼者上天门峰,至此磴道二十余里,山势峻恶,为乾州生苗巢穴。永绥(今花垣县境)红苗出入亦由其间。地当乾、永二厅交界,旧设守备,今撤”。
①在今四川万县东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1咸淳府:引藤山“在龙渠县(治今龙驹镇)东十五里。山出引藤,俗用以取酒”。《清一统志·忠州》引藤山引《方舆胜览》:“山出藤枝长十余尺,其大如指,中空可吸,谓之引藤。
金贞祐四年 (1216) 升定西县置,治所在今甘肃定西县南二十七里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县地。元初移治安西县 (今定西县),至元三年 (1266)省县入州,属巩昌路。至正十二年 (1352) 改为安定州
亦即忽汗州都督府。唐置,治所在忽汗州 (今吉林敦化市)。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: “睿宗先天中,遣使拜 (大) 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、渤海郡王,以所统为忽汗州,领忽汗州都督,自是始去靺鞨号,专称渤海。”即“
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武陵县: “东北有渐水,即鼎水也。”即“渐水”。
又作夏尔错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十四里。藏语意为东边部落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三十二错、定 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 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即今辽宁辽阳县西南唐马寨镇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9辽阳州: 唐马寨堡在 “城西南七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