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丹县

南丹县

1924年改南丹土州置,属广西柳江道。治所即今广西南丹县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


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,北邻贵州省。属河池市。面积 3902 平方千米。人口28.2万。辖8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北宋开宝七年(974年)置南丹羁縻州,属宜州。传以盛产朱砂(丹)向朝廷进贡,而地处南方,故名。大观元年(1107年)改南丹州为观州;四年于高峰寨置观州,复为南丹州,属观州。南宋绍兴四年(1134年)废观州,南丹州属宜州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南丹州为南丹安抚司,大德元年(1297年)与庆远路合为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,南丹州属之。至正末升为南丹州溪峒安抚司。明初复置南丹州,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废。永乐二年(1404年)复为南丹土州,属庆远府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归河池县承审。1924年撤南丹土州设南丹县(1917年成立),属柳江道。1926年属广西省。1950年属宜山专区,1958年属柳州专区,1965年属河池专区,1971年属河池地区,2002年属河池市。地处桂北山区属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,凤凰山脉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。红水河、纳力河、打狗河等流过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稻、大豆、木薯、烟叶、辣椒为主。矿产有锡、铅、锌、锑、汞、银、水晶、砷、铜等,有著名的大厂锡矿。工业有采矿、冶炼、制造、建材、机械、化工、水电、酿酒等。黔桂铁路、210国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莲花山、感安山、丹炉山、白水滩瀑布、铜江公园、恩村洞、玉龙潭、避暑山庄、大福楼温泉和六寨风景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口村

    即今山东寿光县东北三十四里上口镇。清嘉庆《寿光县志》有上口村。1983年设镇。

  • 张练塘

    又称章练塘。在今浙江省嘉善县东北,上承三白塘,东流入今上海市青浦区界。明夏原吉诗:“塘名章练起何时?试问村翁尽不知。”

  • 掖庭宫

    在今陕西西安市北,唐太极宫西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 卷6: “宫城东西四里,南即皇城,北抵苑掖庭西门,贞观二年勅左丞戴胄于掖庭西门简宫人出之。按: 掖庭宫盖高祖所起,宫人教艺之所也。”

  • 临潢县

    辽天赞初置,为上京、临潢府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(上京城遗址)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临潢县: 太祖 “南攻燕、蓟,以所俘人户散居潢水之北,县临潢水,故以名”。元废。契丹天赞初置,治今内蒙古

  • 五蓝河

    在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电白县:五蓝河在“县东三十里。源出山涧中,南流入海。有官渡”。

  • 三川镇

    北宋改三川县置,属洛交县。在今陕西富县西南六十里固县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误作三水镇。(1)在河南省栾川县西部。面积93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川,人口2260。因地处上、下、北三条川的交

  • 大金沙江

    即今缅甸境之伊洛瓦底江。明、清称金沙江,见《明一统志》。为区别于云南北部的金沙江,此又称大金沙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缅甸军民宣慰使司:“北有大金沙江,其上流即大盈江也。源出青石山, 自孟养境内滚经司北江

  • 仓乐山

    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6房州:仓乐山“在竹山县东北百余里。《旧经》云,昔有邑人徐元周,家富积粟于此。后遇饥馑,民乏食,发仓粟以救饥。乡人德之,故名此山”。

  • 北茭镇

    明洪武二十年(1387)改荻芦寨置,属连江县。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北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连江县:北茭镇在“县东北百十里,西北至罗源县八十里。本名荻芦镇,宋时水砦盖设于此。元为荻芦巡司。洪武二十年

  • 拘夷国

    一作龟兹国、丘兹国、归兹国、屈支国、屈茨国、屈兹国、鸠兹国、俱友囊国。本西域城国,西汉属西域都护,都在延城 (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)。魏晋时迁今沙雅县北羊达克沁废城,仍称延城。唐迁于旧城,改名伊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