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华萼山

华萼山

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7资州:华萼山“距内江县十里。昔唐范崇凯于此读书,后赋华萼楼,因以得名。山及泉俱名花萼。砚池犹存”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8内江县:“《志》云:西北十五里有花萼山,有寺临江崖,刊‘汇澜有斐’四字,唐范崇凯书。……范崇凯,玄宗时献《花萼楼赋》,为天下第一, 乡人荣之,以赋名其山也。其弟元凯,亦能文,时称为梧冈双风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鸣銮镇

    亦曰鸣銮戍。在今内蒙古正蓝旗附近。《明史· 成祖纪》: 永乐八年 (1410) 远征漠北,“ (三月) 甲戌,次鸣銮戍”。又作鸣銮戍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附近。明永乐八年(1410年)明成祖朱棣阅兵

  • 革儿昔

    亦作吉力石。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北岸的锦石 (格雷西)。公元15世纪以后为爪哇重要商埠。明马欢 《瀛涯胜览》 “爪哇国” 条: “杜板投东行半日许,至新村,番名曰革儿昔。原系沙滩之地,盖因中国之人来

  • 零绿镇

    北宋废零绿县置,属吴川县。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南营仔镇西凌禄村。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在今广东省廉江市西南。北宋属吴川县。

  • 巫山县

    隋开皇三年(583)改巫县置,属信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巫山县:“隋加‘山’字, 以巫山硖为名。”大业初属巴东郡。唐属夔州。《新五代史·前蜀世家》:永平四年(914),“荆南高季

  • 白土关

    即今陕西平利县城。《宋史·王彦传》:“桑仲既陷淮安、襄阳,乘势西向,均房失守,直捣金州白土关。”即此。清嘉庆七年(1802)平利县迁治于此。在今陕西省平利县。《宋史·王彦传》: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

  • 夕佳山民居

    亦作锡家山。在今四川江安县南夕佳山镇坝上村南二里。明末湖北移民黄应江迁此定居时始建。清代至民国间又多次扩建。有房舍一百零八间,呈四合院式。以正厅为中心,分成十八个大小不等的四合院,雕饰精巧。院落间还有

  • 全义县

    唐大历三年(768)改临源县置,属桂州。治所即今广西兴安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62兴安县:“土将万重光诱临桂等九县构逆,唯临源县独守臣节,改为全义县。”五代晋开运三年(946)改为德昌县。南汉复为全义县。

  • 謻罗州

    唐置,属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北六十二里古城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禄丰县东北部及富民县地。天宝后废。唐置,治今云南省禄丰县东北罗次附近,属姚州。后废。

  • 电茂场

    在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。产海盐。清设盐课大使。民国时设场知事。

  • 清坎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连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