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迁县
①西晋改湔氐道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一说在今黑水县。南朝宋废。
②东晋永和八年(352)侨置,属宁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双流县境。北周属蜀郡。隋废。
③即升迁县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 氐道县:“本秦始皇置,后为升迁县也。”
古县名。西晋改湔氐道置,治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北。属汶山郡。南朝宋废。
①西晋改湔氐道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一说在今黑水县。南朝宋废。
②东晋永和八年(352)侨置,属宁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双流县境。北周属蜀郡。隋废。
③即升迁县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 氐道县:“本秦始皇置,后为升迁县也。”
古县名。西晋改湔氐道置,治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北。属汶山郡。南朝宋废。
元置,水站。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。明废。元置,在今河南省台前县东北荆门闸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改荆门驿。清时废。
金天会二年(1124)刘豫置,治所在牟平县(今山东烟台市东南宁海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大姑河以东地区。大定二十二年(1182)升为宁海州。金天会二年(1124年)刘豫置,治牟平县(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)
南朝梁改安乐县置,属江阳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合江县。北周保定四年(564)改为合江县。南朝梁改安乐县置,治今四川省合江县。属江阳郡。北周保定四年(564年)改置合江县。
在今湖北钟祥市东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 建安十七年 (212),“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”。即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144长寿县: 青泥池 “即三国时乐进与关公相拒之所。 亦曰8
清乾隆二十九年 (1764) 建,为伊犁九城之一。在今新疆霍城县东南,伊犁河北岸。为伊犁将军治所,又称库勒或大城。同治十年 (1871) 俄侵占伊犁,城遭毁坏。光绪八年 (1882) 在旧城北十五里建
即今江西西部之袁河,为赣江支流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 “牵水西出宜春县,牵水又东径吴平县,牵水又东径新淦县,而注于豫章水,湖汉及赣并称也。” 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 袁江“古名南水,亦曰牵水,又曰渝水”
西汉置,为临淮郡治。治所即今江苏泗洪县南大徐台子。东汉属下邳国。三国魏属下邳郡。西晋属临淮郡。东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半城镇。为临淮郡治。东汉属下邳国。三国魏属下邳郡。晋属临淮国。
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,为虞山高峰之一。峰下有瓶隐庐,为清季翁同龢退隐之处。
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五十里古泗水(今废黄河)中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“泗水之上有石梁焉,故曰吕梁也。”宋王应麟《通鉴地理通释》卷13:“泗水至吕县,积石为梁,故号吕梁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吕梁洪“有
亦作清澄河。即兀古儿扎河。今蒙古国东方省之乌勒吉河。《明太宗实录》: 永乐八年 (1410)征鞑靼,五月 “戊寅,车驾至兀古儿扎,虏果先遁,乃驻兵河上,赐兀古儿扎河名清尘河。夜倍道追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