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佛山摩崖造像
在今辽宁彰武县东北四大家子乡扎兰村西南五里。传清代晚期关内和尚朱温久率弟子来此雕造佛像,本欲雕千尊,但至宣统元年(1909)仅雕成一百九十八尊而终止,因名千佛山。现存雕像一百九十七尊,有武士、罗汉,分别乘马、龙、虎、象、麒麟等,造像一般高1米左右,最高达20.2米,最低仅0.3米。雕工精细,是研究清代造像艺术的重要资料。
在今辽宁彰武县东北四大家子乡扎兰村西南五里。传清代晚期关内和尚朱温久率弟子来此雕造佛像,本欲雕千尊,但至宣统元年(1909)仅雕成一百九十八尊而终止,因名千佛山。现存雕像一百九十七尊,有武士、罗汉,分别乘马、龙、虎、象、麒麟等,造像一般高1米左右,最高达20.2米,最低仅0.3米。雕工精细,是研究清代造像艺术的重要资料。
明置,在今云南永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永平县:永平驿“在县治东五里”。
明洪武十四年(1381)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白马藏族乡。后废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置,治今四川省平武县西北。属松潘卫。后废。
简称汤镇。即今浙江余杭市南十八里乔司镇。宋《乾道临安志》卷2:汤村镇“本仁和镇,端拱元年改,隶仁和县”。明永乐十一年(1413)镇为海潮所陷,后复涨为平陆。宋苏轼开汤村运盐河,即此。古镇名。即今浙江省
即今山西古交市西南南头。1941—1945年晋绥边区置交东县治此。
又称“小黄花岗”。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长洲岛黄埔军校旧址西南。1925年国民革命军为消灭盘据在东江一带的陈炯明等军阀的残余势力,先后两次东征。同年12月,军校在附近山岗修建大型墓园,以安葬为国捐躯的
亦名濑波山。在今四川荣昌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88昌元县: 赖婆山 “在县南九十里。四面悬绝。大历四年在山上置行州”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 赖波山 “在荣昌县西北。一名赖婆山”。光绪 《荣昌县志》
即今吉林珲春市东北盘岭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“太祖……既度盆搦岭,不见敌, 已而闻敌乃守沙偏岭以拒我。及至撒改军,夜急攻之,迟明破其众。”即此。
一名清阳城。在今河南修武县东北二十三里李固村。《后汉书· 献帝纪》: 建安二十五年(220),“皇帝逊位,魏王丕称天子。奉帝为山阳公……都山阳之浊鹿城”。李贤注: “浊鹿一名浊城,亦名清阳城,在今怀州
在今安徽歙县东南,街源河入新安江口,东接浙江淳安县界。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 卷3歙县 《镇寨》: “街口镇在南百里。” 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在安徽省歙县东部。面积63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因地处街源河
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五龙口镇附近。亦名枋口堰水。《方舆杨要》 卷49济源县: 枋口水“沁水渠也。在县东北三十里。两山之间,沁水经焉。旧以枋口为门故名枋口。…… 《胜览》 云: 枋口水,隋卢贲、唐温造俱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