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省
明初袭元制,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。洪武九年(1376)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,但习惯上仍沿称布政使司为省。至永乐十一年(1413)有十三布政使司,故又称十三省。
明初沿袭元制,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。洪武九年(1376年)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,但习惯上仍沿称布政使司为省。宣德三年(1428年)以后定制为十三布政使司,又称十三省,即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明初袭元制,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。洪武九年(1376)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,但习惯上仍沿称布政使司为省。至永乐十一年(1413)有十三布政使司,故又称十三省。
明初沿袭元制,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。洪武九年(1376年)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,但习惯上仍沿称布政使司为省。宣德三年(1428年)以后定制为十三布政使司,又称十三省,即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在今山东章丘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章丘县: “黑牛岭在县 (指章丘县旧治绣惠镇) 南百余里。高峻深远,多产巨木。”
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北部边缘。西距美滨暗沙0.7海里,东距中北暗沙2.7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鲁班暗沙。
在今湖北随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: 铁岭寨在 “州西八十里”。
即今广西马山县西南三十里乔利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思恩府:“旧治在府西北。正统七年迁府东北之乔利”,即此。
亦作陇木长官司。明洪武七年(1374)置,属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“陇木长官司,其长官即陇木里人也。……所属玉亭、神溪十二寨。”清以后废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置,
在今四川南川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南川县: 鹿洞堡在 “县南四十里”。
①三国魏文帝时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安昌县(今湖北枣阳县南)。后废。东晋末改义阳国复置,移治平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南朝宋属南豫州,后为司州治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与信阳、罗山二县和桐柏县东部及湖北随州、
在今河北隆化县东南五十里中关镇,南接承德县。清于此设把总驻守。
北宋置,在今山西原平市西二十五里楼板寨村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4代州崞县有楼板寨。即此。
即今湖北安陆市北二十三里三陂乡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安陆县北有三陂港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