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庭
①即东汉时北匈奴单于王庭(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)。
②唐代北庭都护的简称。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。
(1)东汉建武二十四年(48年)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单于,史称北单于庭为北庭。(2)唐方镇名。先天元年(712年)始设,以辖境在伊州以西,故称伊西;以治所在北庭都护府,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,故通称北庭,亦称伊西北庭。统辖伊、西、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、镇、守捉。开元后与碛西四镇节度使时分时合。贞元六年(790年)地入吐蕃。
①即东汉时北匈奴单于王庭(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)。
②唐代北庭都护的简称。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。
(1)东汉建武二十四年(48年)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单于,史称北单于庭为北庭。(2)唐方镇名。先天元年(712年)始设,以辖境在伊州以西,故称伊西;以治所在北庭都护府,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,故通称北庭,亦称伊西北庭。统辖伊、西、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、镇、守捉。开元后与碛西四镇节度使时分时合。贞元六年(790年)地入吐蕃。
即今云南洱源县西南罗坪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大理府:凤羽山“在浪穹县西南三十里。旧名罗浮山。相传蒙氏细奴逻兴时,有凤翔于此,故名凤羽。后凤死,每岁冬众鸟哀吊其上,故又名鸟吊,至今土人于鸟来时举火取之,
①东晋安帝时置,为始康郡治。寄治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。《南齐书·州郡下》: “泰始中,成都市桥忽生小洲,始康人邵硕有术数,见之曰: 洲生近市,当有贵王临境。” 梁移治今新都县南一里。西魏废。②南朝宋元
①唐末置,属将乐县。即今福建泰宁县治。五代南唐保大三年(945)改为归化场。②金置,属厌次县。在今山东惠民县西归化街。③在今福建漳平市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平县:归化镇在“县南三十里(
在今广西宾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宾州: 铜泉山 “在州 (治今新宾镇) 东北十七里。下有泉,尝出铜”。
又称西园。曹魏邺都御园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。晋左思 《魏都赋》 曰: “右则疏圃曲池,下畹高堂,兰渚莓莓,石濑汤汤,弱葼系实,轻叶振芳, 奔龟跃鱼, 有吕梁。 驰道周曲于果下,
在今湖南道县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道州:华岩“有两岩对峙,一明一晦”。
一作下渣。即今湖北仙桃市东三十里下查埠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沔阳州(治今沔城镇)东北有下查埠塘。
即今广东广州市西南珠江西岸石围塘。广三铁路以此为起点。
(雲) 山 在今湖南慈利县东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慈利县 “骑龙山” 条下: 琼云山 “高耸干云,根蟠四十里”。
①在今海南省屯昌县西南。旧属琼山县,清设巡司于此。②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南瑞穗乡。以地处秀姑峦溪支流红叶、富源两溪下游而得名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疆域志》:“水尾迤南,改为花莲港厅,垦熟田约数千亩。”1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