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累城
在今河南偃师市南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陶唐既衰,其后有刘累,学扰龙于豢龙氏,以事孔甲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,乃刘累之故地也。”
在今河南偃师市南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陶唐既衰,其后有刘累,学扰龙于豢龙氏,以事孔甲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,乃刘累之故地也。”
在今山东青州市城西南十二里驼山上。共有洞窟五个,龛窟一个,计大小佛像六百三十八尊。其中第3号窟最大,窟深2.5米,阿弥陀佛造像高达5米,底座高1米,上刻 “大像主青州主管柱国平桑公” 题记,为北周时雕
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举水 “又西南径梁司、豫二州东,蛮田鲁生为刺史,治湖陂城。亦谓之水城也”。
元至正十五年 (1355) 改盘顺府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在今湖北鹤峰县境。明洪武五年(1372) 改为长官司,成化末复为安抚司,属容美宣抚司。清初废。
北宋元祐五年 (1090) 建,属沙县。即今福建永安市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景泰三年 (1452) 置永安县后,为县治。北宋元祐五年(1090年)筑,即今福建省永安市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。景泰三年(1452年
明洪武间筑,即今贵州织金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 织金城 “在水西西北。地深阻,夷人以为险巢。天启三年,黔抚王三善逼大方,安邦彦窜人织金,既而三善为降贼所诱,师陷,邦彦遂复炽”。即今贵
一名甑山。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贺县:丹甑山“在县(故治在今贺街镇)西十里。高千余丈。时有云气上浮。泉流不竭,注为池,名曰仙池。《志》云:山本名幽山,唐李郃为守,更曰丹甑。宋守
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北,双桥河入黄河处东岸。隋至元阌乡县治此。
隋开皇十三年(593)升大牢镇置,属资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荣县西。《元和志》卷33应灵县:大牢县“县界有大牢溪, 因取为名”。唐武德六年(623)荣州自公井县移治于此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应灵县。古县名
辽世宗置,属显州。治所在长庆县(今辽宁义县东南大凌河东王民屯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义县东南大凌河下游一带。金废为辽西镇。辽置,治长庆县(今辽宁义县东南王民屯)。金废为辽西镇。
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北胡家镇。清康熙《广宁县志》 卷2: “小黑山铺二十里胡家窝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