刁黄岭
一名彫黄岭。在今山西长子县西五十里,与发鸠山相连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顺元年(890),李存孝擒孙揆,“追击余众于刁黄岭, 尽杀之”。即此。
古山名。又称刁黄山、彫黄岭、发瓮岭。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,与发鸠山相连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会昌三年(843年),刘稹以泽、潞叛,使其将“李佐尧守彫黄岭”,以拒官兵;大顺元年(890年),河东将李存孝擒孙揆于长子西谷中,“追击余众于刁黄岭,尽杀之”。皆即此。
一名彫黄岭。在今山西长子县西五十里,与发鸠山相连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顺元年(890),李存孝擒孙揆,“追击余众于刁黄岭, 尽杀之”。即此。
古山名。又称刁黄山、彫黄岭、发瓮岭。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,与发鸠山相连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会昌三年(843年),刘稹以泽、潞叛,使其将“李佐尧守彫黄岭”,以拒官兵;大顺元年(890年),河东将李存孝擒孙揆于长子西谷中,“追击余众于刁黄岭,尽杀之”。皆即此。
1930年收回威海卫后设置,直隶国民政府行政院。治所即今山东威海市。1938年为日军侵占。1930年置,治今山东省威海市城区。1938年为日军侵占。1940年抗日民主政府设威海卫行政办事处(县级)。1
在今湖北宜昌市西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韩当传》: “宜都之役,与陆逊、朱然等共攻蜀军于涿乡,大破之。”
五代吴顺义七年 (927) 改唐年县置,属鄂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崇阳县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“ 《志》 云: 大集山在县北五里。自通城龙窖山发源,历方山大石岭而东,至此诸山崇聚,故名县曰崇阳以此。” 南
一名郑公渡。在今福建福州市西南阳岐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二》:阳崎渡“在侯官县西南。波流最险。元郑潜造舟济之,有石刻曰郑公渡”。
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同州朝邑县: “北四里有通灵陂,开元七年,刺史姜师度引洛堰河以溉田百余顷。”
即今安徽宣州市东洪林镇。明嘉靖 《宁国府志》 卷4宣城县: 由阳德门达广德县有洪林铺。清嘉庆 《宁国府志》 卷12宣城县: 洪林桥 “距城五十里”。
北宋置,属安德县。在今山东临邑县西北。
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东南博克图镇东南沟口村。为中东铁路博林支线的起点站。
唐渤海国置,属渤州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。辽以后废。
在今云南腾冲县东北一百三十八里大塘。明、清为腾越越九隘之一。见乾隆《腾越州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