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凌云 (雲) 山

凌云 (雲) 山

①又名平山。在今江西宁都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虔化县: 平山 “在县北二百三十里。山顶侵云,天宝六年敕改为临 (凌) 云山。遥见抚、吉二州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宁都县:凌云山在 “县北二百里。高数百丈,迤逦而上,临川、庐陵诸峰列列皆见。左右有石峰插峙,下有龙湫”。

②在今广西凌云县北半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泗城州: 凌云山在 “州治北。极高峻”。

③在今广西容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容县:凌云山,“ 《志》 云: 在县北十里。以山势凌云而名。上多班竹”。

④在今四川富顺县西一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7富顺监: 凌云山 “在监西养秀山西北,大江前横,一峰突兀。旧有亭其上,邦人为登临之地”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13: 凌云山,“ 《县志》: 峰峦嶻嶪,雒水横前,山顶落日独迟,夕照可爱。产青紫石,可以为砚”。

⑤又名九顶山 (为九顶山之栖鸾峰)、大佛寺山、南山。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,岷江东岸。唐于此建凌云寺。历为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,来此之文人墨客无不写下咏山寺诗文。著名的有唐岑参 《凌云寺》、北宋苏轼 《送张嘉州》、南宋范成大 《凌云九顶》 等诗篇。今山除凌云寺外,并有东坡楼、藏经楼及石刻弥勒大佛坐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盐池驿

    一作纳呼。清光绪年间置,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北西盐池。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80鄯善县:西盐池驿“旧名纳呼。旅店一,无居民,无草木,盐池在北山内”。

  • 长岭县

    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(1908.1)置,属长春府。治所在长岭子(今吉林长岭县)。民国郭熙楞《吉林汇征》:“长岭县,地名长岭子”, 因名。1913年改属吉林吉省长道。1929年直属吉林省。在吉林省西部,

  • 礼舍镇

    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礼社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无锡县图:西北有礼舍(镇)。

  • 元氏

    战国时赵元氏邑。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十五里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孝成王十一年(前255):“城元氏。”《集解》:“《地理志》常山有元氏县。”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省元氏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孝

  • 铁塔

    又称祐国寺塔。在今河南开封市区内东北隅。明李濂 《汴京遗迹志》 卷4: “宋仁宗庆历中,开宝寺灵感塔毁,乃于上方院建铁色琉璃砖塔。八角十三层,高三百六十尺。俗称铁塔寺。” 明 《如梦录》: “层层俱有

  • 白期河

    即今云南蒙自、屏边、河口等县境之南溪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开化府文山县载:“白期河,一名三岔河, 自蒙自流入,有那木果河注之,南流入安平界。”又安平厅下载“白期河自文山入,纳古林箐诸水,与红河会,入

  • 苏稽戍

    唐置,属龙游县。即今四川乐山市西三十里新桥镇(苏稽场)。《元和志》卷31龙游县:苏稽戍“在县西南三十里”。北宋为苏稽镇,清为苏稽场。均以唐人苏稽为名。

  • 怯绿连河

    亦译客鲁连、怯鲁连、怯绿怜、翕陆连,又作胪朐河、驴驹河、陆局河、龙居河、龙驹河。即今克鲁伦河,源出蒙古国肯特山,东流入中国境,注于呼伦湖。《秋涧集》 录张德辉 《纪行》: “翕绿连河 (怯绿连河) 汉

  • 祥云 (雲) 洞

    在今安徽绩溪县西新岭南麓谷口九里坑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 祥云洞 “在绩溪县西十里。上、下二洞,盘曲相通。其上洞奥旷如厦,可坐百人。顶有牖,螺旋而上”。

  • 波斯都督府

    唐龙朔元年 (661) 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疾陵城 (今伊朗东北部萨巴里湖附近)。贞元三年 (787) 废。唐羁縻都督府名。龙朔元年(661年)置,治疾陵城(故地在今伊朗锡斯坦一俾路支斯坦省东北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