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改大名府置,属中书省燕南河北肃政廉访司。治所在元城、大名二县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、魏县,河南内黄、清丰、南乐、浚县、濮阳、滑县、长垣及山东东明等县市地。明初改为大名府。元改
指阳平、白水、仙人三关。汉中西面之险,以三关为最。按阳平关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,古阳安关地。白水关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北。仙人关在今甘肃徽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宁羌州 “白水关”条谓: “吴贺邵尝言,
在今湖南安乡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澧州二》:汇口镇“在州东五十里,接安乡县界”。为九澧汇入洞庭湖之口,故名。1960年由澧县划归安乡县。在安徽省宿松县南部、长江北岸。面积98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
即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火烘乡。明郭子章《黔记》卷8:火烘坡“古名和弘, 山石高峻,其气燥燠,虽隆冬登之,亦汗出浃背”。元置镇宁州治此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东。大业二年 (606) 废入章丘县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复置,属谭州。八年 (625) 废入平陵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9历城县下引 《述征记》
自今山东兖州至济宁。全长31.5公里。为津浦铁路支线。1911年动工修建,1912年建成。
一作泥公山。在今甘肃成县西二十里。《南齐书· 氐羌传》: 明帝建武二年 (495),“虏亦遣伪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杨灵珍据泥公山以相拒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 卷22成州: “今于同谷县西界泥公山上权置行成州
在今湖南沅陵县西二里。《清一统志 ·辰溪府一》: 凭虚楼 “明王守仁谪龙场,过此寓焉。庭中古松一树,因榜其旁曰松云轩”。
唐贞观六年(632)置,属羁縻彻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县地。后废。
在今甘肃合水县东北,为合水川分支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庆阳府安化县:北岔河“在府东七十里。来自白豹寨,南流至合水县,会于建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