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国县

兴国县

①南朝梁置,属信义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四十五里支塘镇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入常熟县。

②北周为安国郡治,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境。隋开皇初废入九陇县。

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)分赣县置,属虔州。治所即今江西兴国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08虔州兴国县:“以年号为名。”南宋属赣州。元属赣州路。明属赣州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赣南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

④辽兴宗置,属泰州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塔子城。金废。

⑤1912年改兴国州置,属湖北省。治所即今湖北阳新县。1914年改名阳新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南朝梁置,治今江苏省常熟市东支塘镇。属信义郡。隋平陈废。(2)辽置,治今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塔子城。属泰州。金废。(2)旧县名。1912年改兴国州置,治今湖北省阳新县。1914年因与江西省兴国县重复,改名阳新县。(3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中南部、贡江支流平固江上游。属赣州市。面积 3214 平方千米。人口73.1万。辖7镇、1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潋江镇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年)析赣县、平固县地置兴国县,治今址,属虔州。以年号为名。南宋属赣州。元隶赣州路。明、清隶赣州府。1912年属江西省,1914年隶赣南道,1927年属江西省。1949年属瑞金专区,1950年属宁都专区,1952年属赣州专区,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。1964年属赣州专区,1970年属赣州地区。1998年属赣州市。地处赣中南丘陵区,雩山主支脉绵延全境,潋水、水在县境中南部汇合成平固江,河谷沿岸为盆地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甘蔗、烟叶、柑橘、花生等,山区富森林。特产均福山云雾茶、兴国灰鹅、兴国红鲤鱼、兴国甜橙、九山生姜。有钨、萤石、稀土、无烟煤等矿藏。工业有采矿、电力、机械、水泥、化工、制糖、卷烟、羽绒制品等。京九铁路经此,有319国道及兴江、兴均、古高等公路。纪念地有中共江西省委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、长冈乡调查旧址、中央兵工厂旧址、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等。名胜古迹有冰心洞、太平岩、通天岩、朱华宝塔、潋江书院、普惠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堰村

    亦名玳堰头村。即今浙江衢县北玳堰乡。清嘉庆《西安县志》卷9:城北九十里有大堰村。

  • 伯阳

    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十七年(前282),“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”。西汉置邯会县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省安阳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惠文王十七年(前282年),

  • 蓝田站

    元置,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。

  • 青云 (雲) 谱

    在今江西南昌市南郊定山桥附近。东晋大兴四年 (321) 建。为许逊之 “净明真境”。唐改名天宁观。清顺治十八年 (1661) 著名画家朱耷(号八大山人) 偕其弟朱秋月隐居于此。后人改建为“青云圃”。康

  • 朱提郡

    东汉建安十九年(214),刘备改犍为属国置,属降都督。治所在朱提县(今云南昭通市境)。辖境约当今滇东北全部及贵州、四川的小部地。西晋属益州。东晋属宁州。晋以后辖境逐渐缩小。南齐改南朱提

  • 秋谷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37载: “秋谷在荆山麓。宋范仲淹尝寄迹于此。”

  • 三池郡

    简州(阳安郡)别称。治所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北绛溪河北岸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5简州:三池郡“郡以三池名。或指赖简池、柳池、凤池,以备三者之数”。

  • 西析阳县

    北魏置,为析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西峡县。西魏废帝时改为中乡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文帝置,治今河南省西峡县。为析阳郡治。西魏废帝改为中乡县。

  • 曹家桥市

   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十四里曹行镇。为明副使曹闵故宅,因以为名。

  • 东衡州

    南朝梁承圣中置,治所在曲江县(在今广东韶关市南十里武水西)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“时有衡州治含洭,故谓此为东衡。”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韶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)又改番州置,治所在曲江县(今广东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