兀剌忽卫
明永乐十二年(1414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乌拉珲河口一带。后废。
明永乐十二年(1414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乌拉洋河口富乡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明永乐十二年(1414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乌拉珲河口一带。后废。
明永乐十二年(1414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乌拉洋河口富乡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在今湖南石门县西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石门县“石门山”条下:方顶山“山顶方平”。
南朝梁大同二年 (536) 分信义县置,属吴郡。治所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,昆山之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昆山县: “因县有昆山,故名。”陈属吴州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,十八年 (598) 复置,属
春秋宋国都城商丘(今河南商丘县南)东门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一年(前521),宋元公以华氏之乱欲出奔,厨人濮认为不可,鼓动全军抵抗。“公自扬门见之,下而巡之”,即此。春秋宋国都城商丘(即今河南商丘市南)
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北八十里。为大雪山系,山峰海拔4962米。因不甚高,为进藏要道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4:“折多过山, 山虽长, 不甚峻。产大黄,药气薰蒸,过者多喘。秋冬积雪㳽漫。”在四川
在今山西岚县北鹿径沟村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 鹿径岭 “在岚县北六十里”。
唐置,在今陕西高陵县南十八里。北宋废。唐置,在今陕西省高陵县南。北宋时废。
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东秦州置, 以陇山得名。治所在陇东郡杜阳县(今陕西陇县东南十六里)。北周天和四年(569)废。大象二年(580)复置,治所在汧阴县(今陇县)。隋大业三年(607)废。唐武德元年
①指今北京市北燕山山脉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田畴传》:畴自无终(今蓟县),“乃更上西关(当即居庸关),出塞,傍北山,直趣朔方”。②又名九龙山。在今吉林省吉林市旧城得胜门外。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“吉林城
亦作路多克。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阿里诸城: 鲁多克城 “在喇萨西北二千九百三十余里”。鲁多克又作茹拖、罗多克喀尔。清康熙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日土县。
南朝梁改阳县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镇。隋属沅陵郡。唐改龙标县。五代时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