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力思
明代西藏阿里地区的译称。元代译称纳里速,宣政院在西藏地方置乌思藏纳里速宣慰使司。明代撤宣政院建制,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以管理前、后藏地区; 洪武六年 (1373) 遣使往阿里招降,八年 (1375) 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,隶属于乌思藏都司。其地当今西藏阿里地区及毗邻拉达克地区。
明代西藏阿里地区的译称。元代译称纳里速,宣政院在西藏地方置乌思藏纳里速宣慰使司。明代撤宣政院建制,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以管理前、后藏地区; 洪武六年 (1373) 遣使往阿里招降,八年 (1375) 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,隶属于乌思藏都司。其地当今西藏阿里地区及毗邻拉达克地区。
明置,属甘州前卫。故址即今甘肃民乐县治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甘肃镇 “柳树堡” 条下: “镇东南有古城、洪水、东乐三堡,向俱属甘州前卫官军戍守。” 《清一统志·甘州府》: 洪水堡,“城周三里有奇。当大
在今湖北京山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4郢州: 新罗泉 “在京山县北十里芭蕉寺。旧云新罗僧修行于此。一日白众,欲归。神告之勿去。僧曰,吾思乡中水矣。神指其地,即有泉出。僧尝之,与乡味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郁平县(今广西贵港市)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贵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郁平县(今广西贵港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一带。贞观八年(634年)改
在今安徽舒城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舒城县:上七里河在“县西九里。西山诸水皆汇流于此,经南溪而入巢湖”。光绪《舒城县志》卷5:巴洋河(南溪)“又东数里为上七里河。旧名七里沟。明季巴洋河经流改由此,曰七
元初置,属四川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至正十五年(1355)置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。
即空泽。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北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 “获水又东南径空桐泽北,泽在虞城东南。”
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郪口乡西北明月山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二》: 明水城 “在蓬溪县西南。明月山南有明水山,峰峦插天。元末明玉珍保障于此。筑城周二里。遗址尚存。今为镇,亦曰明水寨”。
北魏置,属南梁郡。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境。后废。
西周武王子封国,姬姓。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,白龟山水库内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邘、晋、应、韩,武之穆也。”杜注:“应国,在襄阳城父县西。”战国为韩邑,后属秦,秦昭王四十一年(前266)为范睢封邑。
1929年11月云南省政府在废道后成立第一(滇西)和第二(滇南)两殖边督办公署。1930年9月省府将公署暂行章程及设立理由转请内政部查办,并转行政院及国民政府,当时中央政治会议议决“暂准执行”。该公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