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伏羌县

伏羌县

唐武德三年(620)改冀城县置,又于县置伏州,治所即今甘肃甘谷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陕西卷下:“伏羌县制伏氐羌之义也。”八年(625)州废,县属秦州。至德后没于吐蕃,废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)复置,属巩昌路。明属巩昌府。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28年改名甘谷县。


古旧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冀城县置,治今甘肃省甘谷县。为伏州治。八年州废,县改属秦州。宝应元年(762年)地入吐蕃,大中三年(849年)复属唐。北宋建隆二年(961年)置寨。熙宁三年(1070年)为城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升为县。属巩昌路。明、清属巩昌府。1928年改名甘谷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敦煌石室

    旧名莫高窟,俗名千佛洞。在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十里鸣沙山东麓。清光绪庚子 (1900) 王(圆录) 道士在扫除积沙时,发现一石室 (藏经洞),内藏书卷极富,从西凉建初元年 (405) 至北宋至道元年 (

  • 静蕃县

    唐置,为玄州羁縻州治所。侨治范阳县之鲁泊村 (今河北涿州市境内)。后废。唐贞观二十年(646年)置,治范阳县鲁泊村(今河北涿州市境)。属玄州。五代晋废。

  • 江村

   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三十里江村。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古地名。即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西江村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于此置巡检司。(2)集镇名。(1)在安徽省旌德县西南部。属白地乡。人口 1900。为江姓聚

  • 麻濛水

    在今广东阳西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江县: 麻濛水在 “县西三十里。出罗琴山,流经县西南四十里丰头港入海”。

  • 南沱镇

    ①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四十里长江北岸莲沱。清置巡司于此。②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六十里南沱镇。清同治《涪州志》 卷1: 罗云里有 “南沱镇”。在重庆市涪陵区东北部、长江右岸。面积61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

  • 阳关县

    北魏置,属敦煌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古董滩西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南湖镇西。属敦煌郡。北周废。

  • 海刘支线

    又称刘顶支线。从江苏海州 (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) 南至刘顶煤矿。为陇海铁路支线。1940年建成。1945年拆除。

  • 广安府

    元至元二十年(1283)于废西宁军置,属顺庆路。治所在渠江县(今四川广安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安、华蓥、岳池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四年(1371)改为广安州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置,治渠江县(今广安市

  • 叱日岭

    又名赤日岭。即今河北井陉县(微水镇)西青泉岭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景福二年(893),李克用败成德兵于平山,进攻天长镇,成德帅王镕“出兵三万救之,克用逆战于叱日岭下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北省井陉

  • 白庙儿山

    又称白山。在今河北沽源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:白庙儿山“在卫东北境,边人谓之三间房,又名插汉根儿, 乃蓟宣通路,滦河经其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