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亭口镇

亭口镇

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南七十里胶莱河北岸,近高密市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
(1)古镇名。在今山东省平度市西南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巡检司。清废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山东省栖霞市东北部。面积151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后亭口,人口4300。谢姓于明万历年间徙此。村南系涝洼地,产螺丝亭草,以名亭口。后因村分为三部分,此村以方位改名后亭口。1949—1952年分属栖东县第二、五区。1953年栖霞、栖东二县合并后,为栖霞县第十五区。1956年撤区设亭口、枣林二乡。1958年并乡建亭口公社。1984年改置镇。山东河、枣林河流经。境内有南埠、田家二座小型水库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,盛产苹果,特产板栗、柿子、大樱桃、蚕茧、山鸡。主要矿产有黄金、石灰石、滑石。有水泥、滑石粉、石灰、造纸、纺织、柳编、食品加工等厂和建筑公司。臧唐、张栖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原始社会遗址、商周秦汉遗址、战国时期古墓葬。(2)在陕西省长武县东南部。亭口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900。 金代名亭口镇。黑河从镇中穿过东汇泾河,以河分为亭南、亭北二村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。西兰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弥末

    即米国。都城在钵息德城 (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一百四十里喷赤干古城,一说在米马巴札尔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“米,或曰弥末,曰弥秣贺。”见“米国”。

  • 伯力

    亦称博力,又作希禅屯。为唐勃利州和黑水都督治所。明为喜申卫治。清属吉林三姓副都统辖境。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。清曹廷杰《西伯利东偏纪要》:“伯力地方在三姓东北千六百余里,乌苏里江入松花江处东岸。”清咸

  • 西五铺

    即今安徽濉溪县南五铺乡。旧属宿州,为通河南商丘孔道。清光绪《宿州志》卷3:西五铺集“至城五十里”。

  • 和硕特南右翼中旗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泽库县城附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右翼中旗: “牧地当鲁察布拉山之西。东至库克乌松,南至齐克特尼诺尔,西至僧克图木齐,北至库克乌松西山。”

  • 羊肠营

    即今云南宣威市东南羊场镇。旧属沾益县, 民国时设县佐。

  • 中峰寺

    又名乾明观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:“至中峰寺,院有普贤阁,四环十七峰绕之,背倚白崖峰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乾明寺“自华严至寺五里。初名中峰寺,后改乾明。前后有八

  • 阿交合溪

   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寻甸府:阿交合溪在“府东十五里。旧名些邱溢派江,其源有二:一自嵩盟州,一自马龙州流至此,又合流过沾益州界。或曰即交河上源也”。

  • 零绿水

    在今广东廉江市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零绿县: “以零绿水名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石城县:零洞水 “在废零禄县西三十里。源出县西境零洞山,下流入海。一名零禄水”。

  • 呼兰屯

    即今吉林磐石县东呼兰镇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5磨盘山分州 《屯镇》: 正东 “八十里呼兰屯”。

  • 桑噶尔斋堡

    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。后金崇德六年(1641) 八月松山之役,皇太极命贝子博洛率兵设伏于此,俟杏山军出,扼险掩杀,即此。在今辽宁省凌海市西南。清崇德五年(1640年),多铎率兵夜伏于桑噶尔斋堡,遇明败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