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如

五如

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时期在西藏全境建置名。吐蕃建政后,在境内原十余小邦故地统一设置了称为“如”的军政区域,即乌如(中央翼)、要如(左翼)、叶如(右翼)、如拉(分支翼)等,吐蕃灭亡后如亦不存。藏文史籍中一说吐蕃曾建五个如,即四如之外还于苏毗故地即今西藏那曲地区建有苏毗如,而在此后西藏官方文献中对前后藏地方仍每沿称乌思藏四如,未及苏毗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姑棼

    在今山东博兴县南。《左传》: 庄公八年 (前686),“齐侯游于姑棼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谓 “姑棼或以为即薄姑也”。

  • 何家港桥

    在今江苏仪征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何家港桥“北通双榆官道,达于县南,为瓜洲、京口通衢”。

  • 韩信城

    在今江苏淮阴市南韩城村。《寰宇记》 卷124楚州山阳县: 韩信城,“信本此县人,其冢宅处所并存。后受封为侯,因筑此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: 韩信城 “相传韩信受封时所筑。元至正十六年,张士诚遣

  • 舍城水

    即今海南琼山市东之南渡江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舍城县 “以舍城水名”。

  • 独鹤山

    在今广东恩平市东北五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“天露山” 条: 独鹤山 “在县北百里。一峰耸拔,绵延三十里,亦名独鹤尖。山脉东连曹幕诸山,西北连老香诸山,亦与新兴县分界”。《清一统志

  • 拨换城

    又称大拨换城或威戎城。即今新疆温宿县东扎木台乡喀什艾日克村古城。汉为姑墨国,唐初属龟兹国。贞观二十二年 (684),阿史那杜尔率大军攻龟兹,擒其王诃黎布失毕于此,后于此置姑墨州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

  • 冶坊寨

   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四十里黄门乡。熙宁五年(1072)改为冶坊堡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置,在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。属秦州。熙宁五年(1072年)改为冶坊堡。

  • 龙雾桥

    在今江苏丰县城东北五里梁楼村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 载:“高祖,沛丰邑中阳里人,姓刘氏,名季。父曰太公,母曰刘媪。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,梦与神遇。是时雷电晦冥,太公往视,则见蛟龙于其上。已而有身,遂产高

  • 海棠山摩崖造像

    俗称喇嘛洞。在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阿金镇南三十里。据 《阜新县志》: 清康熙二十二年 (1683) 章嘉活佛带领徒弟云游到此,见山景幽胜,遂在山下创建喇嘛庙。道光二十八年(1848) 赐名普安寺。光

  • 津门

    ①汉洛阳城南城西头第一门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唐骆宾王 《和李明府》 诗: “津门对小平(按: 即小平津,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)。”②天津市之别称。明永乐二年 (1404) 筑城,移天津卫于此,为北京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