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侯津
亦作武侯津。在今四川广汉市西南。一说在今新都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长兴三年(932),孟知祥败东川董璋于鸡踪桥,“引兵追璋至五侯津”。胡三省注:“五侯津在汉州西南。”
在今四川省广汉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长兴三年(932年),孟知祥将兵趋汉州,败董璋兵于鸡踪桥,“知祥引兵追璋至五侯津”。胡三省注:“五侯津在汉州(治今四川广汉市)西南。”
亦作武侯津。在今四川广汉市西南。一说在今新都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长兴三年(932),孟知祥败东川董璋于鸡踪桥,“引兵追璋至五侯津”。胡三省注:“五侯津在汉州西南。”
在今四川省广汉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长兴三年(932年),孟知祥将兵趋汉州,败董璋兵于鸡踪桥,“知祥引兵追璋至五侯津”。胡三省注:“五侯津在汉州(治今四川广汉市)西南。”
即今云南西部之澜沧江。唐代称兰沧江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2:“兰沧江源出吐蕃中大雪山下莎川,东南过聿赍城西,谓之濑水河。又过顺蛮部落,南流过剑川大山之西。兰沧江南流入海。”南诏以为四渎之一。《元混一方舆胜
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9富平县:“西魏文帝陵,在县东南二十五里。”
即今贵州毕节市东北亮岩镇。《明史·贵州土司传》:“赤水有城郭可凭而守,宜结营进逼。四十里为白岩,六十里为层台,又六十里为毕节。”在福建省闽清县城西南50千米处。以巉岩峭拔、色白如玉著称。山上有白岩古刹
又名额彬格逊淖尔。亦名苇湖。即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南玛纳斯湖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1:阿雅尔淖尔“有二源:东源为洛克伦河、呼图壁河所汇;西源为玛纳斯河、乌兰乌苏河所汇。……淖尔在安集海正北”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安汉县置,属隆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86南充县: “以古充国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巴西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5) 为果州治,天宝初为南充郡治,乾元初复为果
即姑苏台。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。
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北旧县城西北隅。俗称武功塔。《清一统志·乾州》:报本寺“在武功县(旧治)西北一里。《长安志》:亦为神尧宅。大中二年改为寺”。塔亦为唐宋时建筑。1987年加固塔基时,发现地宫,出土了金棺
在今河南巩义市老城东二里窑湾,背依笔架山。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生于此。在河南省巩义市老城东南窑湾。此地背依笔架山,前临广阔沃野,东泗河经此注入洛水。唐大诗人杜甫即诞生在笔架山下的一孔砖砌窑洞里。杜甫的曾祖
在今陕西渭南市东东阳水附近。为长安与洛阳间重要陆路交通驿站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中大通六年(534),北魏主循河西行,宇文泰备仪卫迎帝,“谒见于东阳驿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东东阳水附近。为隋唐时长
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北与乐都县交界之拉鸡山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 大业五年 (609),“五月乙亥,上大猎于拔延山,长围周亘二千里”。校勘记引 《礼仪志三》 作 “诏虞部置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”。明代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