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阳郡
北周置,属宜州。治所在云阳县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四十里长街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泾阳县北部及淳化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北周置,治云阳县(今泾阳县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泾阳县西部地区。属宜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
北周置,属宜州。治所在云阳县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四十里长街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泾阳县北部及淳化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北周置,治云阳县(今泾阳县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泾阳县西部地区。属宜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
即宏济桥。俗称东桥。在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(旧永年)东五里东桥村西。
①在今山西蒲县南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釐降二女于妫汭。”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郡南有历山,谓之历观,舜所耕处也。有舜井,妫、汭二水出焉,南曰妫水,北曰汭水,西径历山下。……汭似非水名,而今见有二水异源同归
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沭阳县东北。东汉废。
1934年置,属嘉兴县。即今浙江嘉兴市东北六里塘汇乡。
又称弄栋府、姚府。宋大理置,治所在统矢逻 (今云南姚安县北十九里光禄镇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姚安、大姚、永仁三县及四川攀枝花市南部地。元改姚安路。大理国段氏置,又号姚府,为八府之一。治今云南省姚安县东。辖
清光绪二十三年 (1897) 置河口副督办,属临开广道。1914年改为河口对汛督办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。民国《云南河口对汛督办公署造报地志资料细目清册》:“现在对汛督办驻在地,适当
即今广西容县东南二十里石寨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容县图:东南有石寨墟。
①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,酉水上源之白水河。《清一统志·施南府》:白水河“在恩施县南。源出将军山,流径宣恩县界。西南流入来凤县界又南流谓之漫水。其上流亦名车溪。亦谓之酉溪”。②即今四川南坪县及甘肃文县境内
即今福建浦城县西北盘亭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雍正十年 (1732) 移于九牧镇。
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。《水经·若水注》: “山生牧靡,可以解毒,百卉方盛,鸟多误食,鸟喙口中毒,必急飞往牧靡山,喙牧靡以角毒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