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二郎山

二郎山

①在今四川泸定县东,与天全县交界。历为川、藏路所经之地。海拔3040米。民国刘赞廷《泸定县志》:“本县北由马鞍山绵亘南伸向二郎山至飞越岭。”

②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安定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安定县:二郎山“在县(治今子长县西北安定镇)南一里。双峰并立,因名”。


(1)在四川省中西部,泸定、天全、荥经三县交界处。因山上昔有二郎庙,以庙得名。为邛崃山分支夹金山南延部分。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主要由花岗岩、玄武岩、石灰岩构成。一般海拔 3000 米左右。同名高峰海拔3437米,川藏公路爬越其垭口(海拔2980米)。有针、阔叶林和经济林,林中有珍贵动物大、小熊猫等。西侧有横跨大渡河的著名铁索桥泸定桥。(2)俗称西山。在陕西省神木县城西。山势蜿蜒跌宕,巍峨险峻。窟野河、兔沟河汇流于前,古长城穿行于后,东西石壁陡峭,松柏挺立。相传在明代,窟野河水每遇山洪暴发,冲毁大片农田,人们为乞求神灵保佑平安,在此山塑起二郎神像,故名二郎山。又因其貌酷似驼峰,又称驼峰山。明正德十三年(1518年),武宗皇帝来此游山,观其形像一个巨大石笔架,赐名笔架山。依山势修筑了八仙洞、地藏洞、二郎庙、关帝庙、诸神殿、三教殿、祖师庙、玉皇阁、娘娘庙等建筑,错落有致。二郎山秀丽、雄奇,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廪峰

   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北部,祝融峰东南。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。《太平御览》卷39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作“石囷峰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5衡州:石廪峰“在南岳。其峰耸峙如仓廪”。《清一统志·衡阳府一》:石廪峰“形

  • 布尔根河

    一名布尔干河。乌伦古河东源。源山蒙古共和国科布多西南,南流折而西流,入新疆青河县南,与青格里河会,南流又折而西北流,名乌伦古河。蒙古语柳树为布尔根。以沿河柳树丛生,故以名河。

  • 谕口镇

    亦作喻口镇。即今江苏阜宁县南喻口。《宋史·李全传下》: 南宋绍定四年 (1231) 三月,“遣总辖韩晃、戚永升率多浆船及民船四百入射阳湖,击贼于谕口”。

  • 昌涧水

    即昌谷。今河南洛宁县东北、宜阳县西之连昌河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“又东有昌涧水注之。水出西北宜阳山,……南注于洛。”

  • 哈拉淖尔

    亦名哈拉池、黑海子。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。清道光 《敦煌县志》 卷2: 黑海子,“ 《卫志》: 在沙州西北大泽,番名哈喇脑儿,即华言黑海子也”。

  • 鹁鸽峪

    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北镇门堡东。《国榷》: 嘉靖二十四年 (1545),俺答入犯大同中路,总督翁万达以故参将张凤将左,“战于鹁鸽峪”,即此。在今山西省阳高县东北镇门堡东。《国榷》: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

  • 哈拉苏

    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西北哈拉苏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 布西直隶厅有 “哈拉苏” 等车站。“哈拉苏” 为蒙古语 “哈拉乌苏” 的音转,意为 “黑水”。

  • 天宝山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。西山支脉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02:“天宝山有茶棚庵、山神庙、七圣庙。”②在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五十里。明嘉靖《建宁府志》卷3《山川》建安县:天宝山“在丰乐里。延袤五六十里,峰峦起

  • 鸡林国

    即新罗。在今朝鲜境。东汉时,新罗之始林有鸡怪,更名鸡林,因以鸡林为国号。《旧唐书·新罗国传》:龙朔三年(663),“诏以其国为鸡林州都督府,授法敏为鸡林州都督”。

  • 乞习山

    在今四川理县或小金县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贞观十九年(645),“右亲卫中郎将裴行方讨茂州叛羌黄郎弄,大破之,穷其余党,西至乞习山,临弱水而归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南。唐贞观十九年(645年),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