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乐山大佛

乐山大佛

亦名凌云大佛。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大佛寺左侧石崖山。唐开元元年(713)寺僧海通创建,至贞元十五年(799)剑南节度使韦皋完成。系一尊面对三江的弥勒坐佛,依山凿成。头枕山巅,足踏江流。高70.7米,肩宽24米。造型比例匀称协调,气势雄伟磅礴,仪态庄严慈祥,为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。旧有楼阁覆盖,曰天宁阁,或称大佛阁、大像阁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大像阁“在凌云寺。唐开元中僧海通于渎江、沫水、濛水三江之合,悍流怒浪之滨,凿山为弥勒大像,逾三百六十尺,建七层阁以覆之,至韦皋时积十九年而工始毕。皋有大像记”。明末阁毁。右侧有“九曲栈道”石阶上下。两侧山岩有历代题刻和摩岩造像。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四川省乐山市东岷江东岸,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三江合流处。大佛为依凌云山栖鸾峰断崖凿成的一尊弥勒散跏趺坐像,故又名凌云大佛。《嘉州凌云寺大佛像》记载,大佛为唐开元元年(713年)名僧海通创建,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于贞元十九年(803年)完成,工程进行了约九十年;上覆十三层重楼,名大像阁,宋易名天宁阁,明末圮毁。大佛头与山齐,脚踏大江,通高71米,头高14.7米、10米,肩宽24米,眼长3.3米,耳长7米。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,头顶上可置一圆桌,赤脚上可围坐百余人,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。其右侧有凌云崖九曲栈道,沿崖迂回而下,可达江边。俗谓“山是一尊佛,佛是一座山”。佛像雍容大度,气魄雄伟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,已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乐山大佛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河北东路

    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分河北路置,治所在大名府 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以南,子牙河、滏阳河及京广铁路以东,雄县、霸州和天津市海河以南,及山东黄河以北地区。金正隆年间移治

  • 茶滩砦

    在今湖南古丈县东北。《宋史· 蛮夷一·西南溪洞诸蛮上》: 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,“诏修筑下溪州城,并置砦于茶滩南岸,赐新城名会溪”。

  • 惠家园

    即今陕西清涧县东南惠家村。清道光 《清涧县志》 卷2: “县东四十里惠家园。”

  • 爱新水

    金称按出虎水,清称阿勒楚喀河。即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支流阿什河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 “国言金曰按出虎,以按出虎水源于此,故名金源。” 金朝以金为爱新,故有此称。

  • 仇池镇

   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改仇池郡置,治所即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。太和十二年(488)复为仇池郡。

  • 公刘墓

    在今陕西彬县东八十里上陵村东,居泾河北岸山谷间。冢高约50米,长约1500米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载:公刘是后稷的曾孙,周文王的十代祖先。“公刘虽在戎狄之间,复修后稷之业,务耕种,行地宜, 自漆、沮度渭,

  • 马波江

    亦作马陂江。即今广西上林县北清水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上林县:马波江“在县北四里。源出县西之茶山, 流入迁江县境, 合于大江”。

  • 虞江

    在今越南北部河南宁省南定附近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 永乐八年 (1410)讨简定乱,“五月,(沐)晟追 (陈) 季扩至虞江,贼弃栅遁”。古水名。在今越南南河省南定附近。明永乐八年(1410年),沐晟讨安

  • 卫藏四如

    即乌思藏四如。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全境建置名。吐蕃在境内原十余小邦故地统一设置了军政区域称为如(意为翼、部),共四个,约当今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地区。

  • 大白渠

    古水名。在今河北平山、鹿泉、石家庄市一带。其下游即斯洨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蒲吾县:“大白渠首受绵曼水,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。”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斯洨水“受大白渠,大白渠首受绵蔓水。……白渠水又东谓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