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扎拉
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东南一百四十多里。“乌扎”,藏语意为头发,“拉”意为山口。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达巴宗东波到印度觉朗姆一带的山口通道。
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东南一百四十多里。“乌扎”,藏语意为头发,“拉”意为山口。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达巴宗东波到印度觉朗姆一带的山口通道。
即今湖南衡南县 (衡阳市) 东泉溪镇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: 泉溪市 “在清泉县 (今衡阳市) 东三十里,濒耒水”。
即酸枣河。今四川温江县北之江安河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“鹿角之北涯,有渠曰马坝,东流至成都,入于南江。渠东行二十余里,水决其南涯四十有九,每岁疲民力以塞之。乃自其北涯凿二渠,与杨柳渠合,东行数十里,复与
东汉雒阳城南宫的正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。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 载:建武元年(25),“车驾入洛阳,幸南宫却非殿,遂定都焉”。
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小汶河南宫里镇。民国《泰安州志》 卷2 《镇店》 有宫里集。
即今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北大龙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连山县:大龙水“在县(治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)北十六里大龙山下。下流亦入于湟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连山厅》:大龙水“在厅北十六里。《旧志
明置,属宁番卫。在今四川冕宁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四川行都司:乌角关“在宁番卫城南五十里”。
即寻思干。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。元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:“过大河至邪米思干大城之北。”即此。即“寻思干”。
西晋太康三年(282)分乌程县置,属吴兴郡。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市东三十六里塘南乡驻地旧馆。南朝宋元徽四年(476)改为东安县,升明元年(477)复名东迁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三年(
①唐武德七年 (624) 置,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32维州: “白狗羌首领旧附,于姜维城置维州以统之”,以姜维城为名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二年 (628) 复置,为羁縻
即今四川简阳市西南草池镇。民国 《简阳县志》 卷2: 草池堰 “又名安草。……距城五十里( 《咸丰志》)。创建 (于) 清雍正三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