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丹阳郡

丹阳郡

①亦作丹扬郡。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)改鄣郡置,治所在宛陵县(今安徽宣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、江苏宁镇山南北和浙江天目山以西、新安江中上游南北之地。三国吴移治建邺(今南京市)。西晋分置宣城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大业初改蒋州为丹阳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)改为扬州。

②北周改义阳郡置,属丹州。治所在丹阳县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③唐天宝元年(742)改润州置,治所在丹徒县(今江苏镇江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、句容、镇江、丹徒、丹阳、金坛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润州。


(1)阳,又作扬或杨。西汉元狩二年(前121年)改鄣郡置。治宛陵县(今安徽宣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长江以南、江苏省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和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北地区。东汉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孙权移治建业(今江苏南京市),其后辖境渐小。东汉至南朝陈属扬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,于石头城(今南京市西清凉山)置蒋州。大业三年(607年)又曾改蒋州为丹阳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名扬州。(2)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于项县(今河南省沈丘县)侨置,并侨置秣陵县为治。属北扬州,北齐属信州,北周属陈州。隋开皇初废。(3)北周改义川郡置,治丹阳县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宜川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义宁元年(617年)复置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为丹州。(4)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润州置。治丹徒(今江苏镇江市)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名润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紫石溪水

   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,流径紫石口。为拒马河支流。《水经· 巨马水注》: 紫石溪水 “又径圣人城东,又东南,右会檐车水。水出檐车硎,东南流径圣人城南,南流注紫石水。又南注于涞水”。

  • 林邑县

    唐贞观九年 (635) 置,为林州治。寄治驩州之南境 (今越南义静省境)。后废。

  • 乘龙洲

    一名十八里滩。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四十里淮河中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四年 (957) 十一月,周世宗自镇淮军济淮,“丁亥,至濠州城西。濠城东北十八里有滩,唐人栅于其上,环水自固,谓周兵必不能涉。戊

  • 中路中后末旗

    即赛音诺颜部中后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温都尔乌兰一带。

  • 洪郎州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境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地。吐蕃废。

  • 治易洞

   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6嘉定府: 治易洞 “在九顶山后门,皇祐间郡守吴秘名,上有摩岩大字”。

  • 江达

    在今西藏江达县东北同普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《山川》:江达,“《旧志》称工布江达。工布者,东南别一部落也。江达乃正站”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江达宗。1960年与西邓柯宗合并设江达县。治所在今县西江达镇。

  • 雁山

    亦作雁塞山。即景山。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房县: “西南有景山,一名雁山,沮水出焉,流入远安县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9房县: 景山 “一名雁山,又名雁塞山”。

  • 无终县

    ①秦置,为右北平郡治。治所即今天津市蓟县。《汉书·异姓诸侯王表》:汉高帝元年(前206)项羽封韩广为辽东王,“都无终”。即此。汉属右北平郡。三国魏属北平郡。北魏改属渔阳郡。隋开皇中为玄州治。大业末改为

  • 宝塔山

    ①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卢山镇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定番州 “卢山” 条下: “宝塔山在司 (卢山长官司,今卢山镇) 西五里。峰峦尖削如塔。”②又名嘉岭山。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侧延河岸边。因有塔而俗称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