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城县
①南齐置,属临漳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。梁、陈时废。
②东魏置,属临涣郡。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丹城集。明嘉靖《宿州志》:“周太子晋常炼丹于此,故名丹城。”北齐属谯州谯郡。隋开皇元年(581)废。
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北丹城集。属涡阳郡。东魏属谯郡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废。
①南齐置,属临漳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。梁、陈时废。
②东魏置,属临涣郡。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丹城集。明嘉靖《宿州志》:“周太子晋常炼丹于此,故名丹城。”北齐属谯州谯郡。隋开皇元年(581)废。
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北丹城集。属涡阳郡。东魏属谯郡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废。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治,为笼州治。治所即今广西扶绥县。天宝初为扶南郡治,乾元初复为笼州治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。为笼州治。唐末废。
清光绪年间置,在今新疆皮山县西九十里。
又名转经堂。在今四川金川县南安宁乡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57懋功厅: 转经堂 “在崇化屯广法寺左。旧为金川寺土妇诵经之所”。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7: “勒乌围其官寨,碉坚墙厚,西临大河,迤南有转经楼
在今福建永安市东北二十里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9南剑州: 栟榈山 “上有天柱石,不生群木,有径号走马埒,石上仙人马迹存焉,中多产栟榈木”,故名。
又作三铺集。即今江苏铜山县南三堡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铜山县: “三堡集在城南三十里。”集镇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北部。三堡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00,多为壮族,还有苗、瑶、布依等族。因附近有
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四十五里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径南乡峡,东径永安宫南。” 《方舆胜览》 卷57夔州: 南乡峡 “在奉节县西五十里。《荆州记》: 峡西八十里,有巴乡村,善酿酒,村旁有溪,曰龙门
一名杨桥。在今安徽和县北二十里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皓传》 裴注:“干宝《晋纪》曰:吴丞相军师张悌,护军孙震,丹杨太守沈莹帅众三万济江,围城阳都尉张乔于杨荷桥,众才七千,闭栅自守,举白接告降。”《舆地纪
即化龙山。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内江县: 化龙山,“ 《志》 云: 在县西二里。山极幽胜。一名朔龙山”。
①在今河南杞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杞县:吴起城,“《志》云:在县东北十里。相传吴起屯兵处”。②即今陕西吴旗县城。1942年于此置吴旗县。
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金坪乡东。岭长1公里,因岭上有土地庙得名。《明史·张献忠传》:崇祯十三年(1640),“(张)献忠乃悉众攻楚兵于土地岭,副将汪之凤战死,遂陷大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