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临淄县

临淄县

①秦置,为临淄郡治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。后项羽封田都为齐王,西汉初封庶长子肥为齐王,皆都临淄。西汉为齐郡治。东汉作临菑,为齐国和青州治。南朝宋和北魏为齐郡治。北齐移齐郡治益都县 (今山东青州市),废临淄入益都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青州。大业初属北海郡。唐属青州,徙今淄博市东北临淄镇。金属益都府。元属益都路。明、清属青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。1925年属淄青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69年撤销临淄县,并入淄博市。

②南齐侨置,为齐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瓜埠镇。梁废。


古旧县名。又作临菑县。秦置,治临淄城(今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区北)。为临淄郡治。“城临淄水,故曰临淄”(《水经注·淄水》)。西汉为齐郡治,是东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,手工业有冶铁、制陶、纺织等,设有铁官、服官,“临淄十万户,市租千金,人众殷富,巨于长安”(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家》)。东汉为齐国治,又是青州治。东汉末,由于战争破坏,逐渐衰落,但仍是东部地区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。西晋永嘉五年(311年),青州刺史曹嶷以临淄城大难守,于城东南筑广固城(今青州市西北),绝涧深隍,甚为险固,为青州治,临淄遂失一州政治、军事上的重要地位。北魏、东魏仍为齐郡治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复置,属青州。大业中属北海郡。唐、宋属青州。金属益都府。元属益都路。明、清属青州府。临淄城在唐后期已残破不堪,遂迁县衙于故城南墙外,改筑新城,即今临淄城。今临淄城明筑,清代多次重筑。1958年并入益都县。1961年复置。1969年撤销,设立淄博市临淄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木垒河县

    1930年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:“准语,木垒,河湾也。地有河流环抱,故名。”1954年改为木垒哈萨克自治区。1955年改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

  • 大水口堡

    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平鲁城镇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大水口堡“在平鲁县西北四十里,西至边墙二里。明嘉靖中筑,周一里有奇”。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西北。明嘉靖中筑。后废。

  • 海山庄

    即今台湾台北县西南树林镇驻地。清乾隆《台湾府志》 卷5 《坊里》: 淡水海防厅淡水保管下,有 “海山庄”。廖汉臣 《台北县的开发》 (见民国 《台湾省台北县文献丛辑》) 引张福寿 《树林乡土志》 云:

  • 江东六十四屯

    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镇对岸,俄罗斯阿穆尔州南。北起精奇里江,南抵豁尔莫勒津屯,长约一百八十里;西起黑龙江,东达清光绪十五年(1889)挖掘界濠,宽约八十里,为境内六十四个村屯的总称。原为旧瑷珲的所在

  • 北阴阳营文化遗址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区北京西路和云南路口南京大学宿舍内。原是明代鹰扬卫驻地,曾名鹰扬营,后改名北阴阳营。遗址邻近鼓楼岗西侧,是一座高约5米的土墩,面积7100平方米。1955—1958年间四次发掘,发掘面积

  • 兀的河卫

    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第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置,治所今址不详。辖区约当今俄罗斯乌第河流域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
  • 贪水

    即今云南弥渡县西毗雄县。汉至南朝称贪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“贪水首受青蛉,南至邪龙入仆,行五百里。”

  • 交兴县

    西晋置,属交趾郡。治所当在今越南河北、谅山、兴海等省境。后废。

  • 飞来寺

    又名东岳寺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北五里大庙乡飞来岗上。清道光《峨眉县志》卷2:“飞来冈在县北大庙后,有飞来殿。殿内有唐宋家庆楼、吕纯阳仙笔。”寺始建于唐,宋淳化四年(993)和元泰定四年(1327)两次大

  • 直隶省

    清置。顺治初建都顺天府 (今北京市) 为京师,以京师所辖府、州为直隶省。辖境相当今北京、天津二市,河北省大部和河南、山东的小部分地区。雍正、乾隆以后辖境扩大,包括今北京、天津二市,河北全境,内蒙古西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