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汾郡
①北齐置,治所在临汾县 (今山西汾西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汾西县地。北周属晋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②隋大业初改晋州置,治所在临汾县 (今山西临汾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、霍州二市及汾西、洪洞、安泽、浮山等县地。义宁初改为平阳郡。
(1)北齐置,治临汾县(今山西汾西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(2)隋大业初置,治临汾县(今山西临汾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临汾市、汾西县间的汾河流域及浮山、安泽等县地。义宁二年(618年)改名平阳郡。
①北齐置,治所在临汾县 (今山西汾西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汾西县地。北周属晋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②隋大业初改晋州置,治所在临汾县 (今山西临汾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、霍州二市及汾西、洪洞、安泽、浮山等县地。义宁初改为平阳郡。
(1)北齐置,治临汾县(今山西汾西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(2)隋大业初置,治临汾县(今山西临汾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临汾市、汾西县间的汾河流域及浮山、安泽等县地。义宁二年(618年)改名平阳郡。
在今湖南吉首市市西北七十五里,与永绥(今花垣县)境之上高岩相接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“左倚峭壁,右临深涧,最为险阻”。清乾隆征苗时,屯永绥粮运于此。
即今江西九江市东南三十五里姑塘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二》:女儿港市“彭蠡北出之道,今大姑塘巡司驻此”。
隋开皇十年 (590) 置,属磁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 (临洺关)。《元和志》 卷15: “北滨洺水,因以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武安郡。唐属洺州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废为镇,元祐二年 (1087)
俗称百峰山或北峰山。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:古兜山“在新会县西南八十里。最高峻,东与厓山相峙,西与新宁县百峰山相连,有峰曰汤瓶咀”。古称百峰山,当地称北峰山。在广东省台山市与江门市
蒙古宪宗七年 (1257) 改品淡赕置,属大理下万户所。治所即今云南祥云县。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改为云南州。蒙古宪宗七年(1257年)改品赕置,治今云南省祥云县。至元十一年(1274年)改云南
南朝梁改上洛县置,为上津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郢西县西北上津镇。隋属上洛郡。唐属商州。南宋绍兴十六年(1146)属金州。后废。明洪武八年(1375)复置,属襄阳府。十年(1377)废入郧县。十三年(138
①南朝梁置,治所在高邮县(今江苏高邮市)。后改名神农郡。②北魏正始中置,属南岐州。治所在白石县(西魏改为同谷,今甘肃成县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(1)南朝梁置,治今江苏省高邮市境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
即今安徽长丰县西南吴山镇。清乾隆《寿州志》卷1:吴山庙“离城一百三十里”。
即今江苏赣榆县南范口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 “海” 条下载,县东南 “范家” 为州境海口之一。
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于碱隈川置,属西安州。在今宁夏海原县西干盐池古城堡遗址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