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安镇

中安镇

在今山东宁津县东北二十五里仲伍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宁津卫:中安镇“宋置。今名中五店”。


(1)在辽宁省北宁市东部。面积212.8平方千米。人口7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中安,人口6000。明初筑城,定名中安堡,相传是后金努尔哈赤脱险之处。1948年设第三区,1956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4年置镇。2002年窟窿台镇并入。主产蔬菜。有食品、塑料、建材等厂。102国道经此。 (2)在云南省富源县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522.6平方千米。人口1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中安,人口2.8万。为元、明、清之卫、县治所。辛亥革命后置中安镇。因社会匪徒为患,此地平安,故名“中安”。1948年改名立基镇,因纪念抗日将士王立基得名。又因清溪河得名清溪镇。1950年复名中安镇。地处富源坝子及周围山区。产玉米、水稻、小麦、蔬菜等。有铸铁、水泥、农具、化肥、玻璃、制革、砖瓦、纤维板等厂。为县内最大农贸集市。盘西铁路支线经此并设站,贵昆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魁星阁,南有清溪洞,东有胜境关、石龙古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布克图尔玛河

    即今哈萨克斯坦东北隅布赫塔尔玛河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额尔齐斯河“又北莫依璘河注之,又东北流布克图尔玛河注之,又东北流达俄罗斯国界”。

  • 妙哩士国

    今非洲毛里求斯之旧译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:“妙里士,西南海中岛屿也。周围数百里,为佛郎机所管辖。凡大西洋各国船回祖国必南行经葛剌八至地问,然后转西稍北行约一月可到此。”

  • 三堡

    又作三铺集。即今江苏铜山县南三堡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铜山县: “三堡集在城南三十里。”集镇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北部。三堡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00,多为壮族,还有苗、瑶、布依等族。因附近有

  • 大漳溪

    在今福建永泰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永福县:大樟溪“源出德化县,流入境。又东入侯官县界,为泽苗江上流。支流曰印溪,俱东行三十余里,入阳崎江。或谓之漳溪”。

  • 石门谷

   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(狗枷)东川水出南山之石门谷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二年(895),昭宗“出启夏门,趣南山,宿莎城镇……徙幸石门镇”,即此。

  • 神头镇

    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北神头村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 神头镇 “在潞城县东二十里”。(1)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北部。面积162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神头。人口1540。因附近有神头泉,故

  • 阿合奇县

    1944年改阿合奇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阿合奇县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西部。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。面积1.2万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,其中柯尔克孜族占88.2%、维吾尔族占4.9%。辖1

  • 临菑

    即临淄。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。又名临淄、临甾,因城临菑水而得名。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北。周初封吕尚于齐,建都于此。原名营丘,后改名临菑。齐胡公迁都薄姑,周厉王时献公又迁回。春秋、战国时均

  • 堤里王村

    即今河北冀州市西南十里堤里王乡。民国 《冀县志》 图: 西南有堤里王村。

  • 杨林渡

    又作杨林口、杨林河口。在今安徽和县东长江边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(1161),“王权自采石夜还建康,既而复如采石。时金主亮率大军临西采石杨林渡已数日”,即此。又作杨林口、杨林河口。在今安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