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社镇

东社镇

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东二十二里东社乡。旧属南通县。民国《南通县图志》卷1有东社。为海滨三余镇入县孔道。


(1)在山西省原平市东南部。面积200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东社,人口 1780。驻地因位处旧古城东,王姓居多,故名。镇简为东社。1949年为崞县八区。1953年设东社乡。1958年崞县改名原平县,改金瓜公社。1959年改东社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1年上庄乡并入。地处同河流域半丘陵半平川区。主产高粱、玉米、小麦、谷子,盛产梨。有机械、农机修理、水果加工等厂。公路通原平、定襄等地。古迹有赵村唐“修故伽蓝之碑”。(2)在江苏省通州市中东部、余丰河两岸,北濒团结河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社镇,人口 2300。旧州志载,明为海滨滩地,渔人建社于此,因称长沙东社洲;后成集镇名东社。1949年置济凡乡,以纪念周济凡烈士。1958年改公社,驻白龙庙。1965年更名东社公社。1966年五甲公社析出,驻地迁今址。1983年改东社乡,2000年与唐洪乡合并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、水产品等。有建材、化工、机械、五金、刺绣、标牌等厂。五东、掘金等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逢银场

    北宋属尤溪县,在今福建大田县东北。在今福建省大田县东北。北宋属尤溪县。

  • 安故郡

    十六国前凉置,治所在安故县(今甘肃临洮县南)。后废。西汉置,治安故县(今甘肃临洮县南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临洮、渭源等县一带。西晋废。十六国前凉复置,后又废。

  • 斧柯山

    又名烂柯山。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北栏柯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59端州高要县: 烂柯山 “一名斧柯山”。宋苏易简 《砚谱》 云: “端溪有斧柯、茶园、将军地,同是一溪,惟斧柯出者,大不过三、四指。一两呵汗津滴

  • 罗共赕

    南宋大理国置,属善巨郡。治所即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。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改置蒗蕖州。大理国置,即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。属善巨郡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改置为蒗蕖州。

  • 明州府

    元至正二十七年 (1367) 朱元璋改庆元路置,属浙江行省。治所在鄞县 (今浙江宁波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宁波、鄞县、慈溪、奉化、象山等市县及舟山群岛。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 避国号讳,改为宁波府。

  • 龙床滩

    在今四川南川市北凤嘴江(大溪河、鸭江)中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龙床滩“在隆化县北五十里。县有朱婆渡,滩面广百步,渡与龙床相近。古语云:‘龙床如拭,济舟必吉;龙床髣髴,济舟必没’,是语颇信”。

  • 绿降水

    即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水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万承州: “西南有绿降水,亦名玉带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太平府》: 绿降水 “在万承土州 (治今龙门镇) 西南十里。源出州东南境,环绕州前,又西入养利州界合通

  • 萧水

    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萧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清江县: 萧水 “在府 (治今临江镇) 西五十里。源出栖梧山及府西之乌塘,合流而为萧水,绕城西北复东北流,经清江镇而入大江。中有萧滩,亦曰萧洲。今城西

  • 老庄子

    即今河北丰润县西南三十里老庄子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丰润县图:南有老庄子镇。

  • 兰池

    又名兰池陂。在今陕西咸阳市东三十里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三十一年(前216),“始皇为微行咸阳,与武士四人俱,夜出逢盗兰池”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注引《三秦记》:“始皇引渭水为长池,东西二百里,南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