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王山
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独山州:丙王山“在(烂土)司东。高数百丈。又梅花洞,在司东南三十里。宣德九年,叛苗据此为变,都指挥顾勇讨破之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南。《黔南识略》:“烂土司地,高数百丈。”即此。
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独山州:丙王山“在(烂土)司东。高数百丈。又梅花洞,在司东南三十里。宣德九年,叛苗据此为变,都指挥顾勇讨破之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南。《黔南识略》:“烂土司地,高数百丈。”即此。
①唐安西都护府属地。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东卢戈沃伊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自碎叶西至阿史不来城,“又七十里至俱兰城”。②在今阿富汗东北境科克恰河流域。唐龙朔元年(661) 置双靡州于此。在今哈萨克
在今山东章丘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章丘县:“瓜漏河在县(章丘县旧治)西南七里。源出西南百里山峪中,东北至明社庄之石崖,泊然而止,土人名其处为渗水湾。夏秋积雨,群峪之水来汇,溢至城南五里,会于淯河。既
在今塔吉克斯坦库利亚布附近胡利布克。唐为高附都督府五翖州治。
在今吉林敦化市西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:“伊奇(细叶松也)冈子,在(敦化)县西,距吉林城东二百十里。山出伊奇松,故名。坚于他松,其根近水,年久成砮石,所谓肃慎氏之砮也。”
①北周建德六年 (577) 置,治所在襄垣县(今山西襄垣县北郊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辖境相当今山西襄垣、黎城、武乡、沁县、榆社及河北涉县地。贞观十七年 (643)废。②辽圣宗并
①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。清设千总驻防。②即今四川成都市之别称。北宋张商英《蜀梼杌》载:“五代孟蜀后主时,成都城上遍插木芙蓉,因名芙蓉城。”(1)四川省成都市的别名。相传五代后蜀后主时,宫苑城上遍
即今湖南汝城县东三十五里益将乡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即林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新郑市东二十五里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 苏代曰,“兵困于林中”。《集解》: 徐广曰,“河南苑陵有林乡”。古邑名。又作林,或称林乡。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苏代曰:
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泰和县西北三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8:庐陵县“因庐水为名”。西汉属豫章郡。东汉兴平元年(194)改名高昌县。南朝梁废入石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)复改石阳县为庐陵县,为吉州治。
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5都康州: 唏显山 “在州治 (今都康乡) 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