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蔡
即今安徽凤台县。本春秋时州来邑。蔡昭侯自新蔡(今河南新蔡县)迁都于此, 称下蔡邑。《春秋》:哀公二年(前493),“蔡迁于州来”。即此。
古邑名。本春秋州来邑。在今安徽省凤台县。《左传》哀公二年(前493年):蔡昭侯自新蔡迁于此,谓之下蔡。西汉置县。
即今安徽凤台县。本春秋时州来邑。蔡昭侯自新蔡(今河南新蔡县)迁都于此, 称下蔡邑。《春秋》:哀公二年(前493),“蔡迁于州来”。即此。
古邑名。本春秋州来邑。在今安徽省凤台县。《左传》哀公二年(前493年):蔡昭侯自新蔡迁于此,谓之下蔡。西汉置县。
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)置,为汀州治。治所在长汀村(今福建上杭县北十里九洲)。旋迁东坊口(今长汀县东北五里东街)。至大历四年(769)移治白石村(即今长汀县治)。《元和志》卷29汀州:“因长汀溪以为名
战国时巴国邑。在今四川涪陵市东乌江东岸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巴志》: “巴子时虽都江州,或治垫江,或治平都,后治阆中。其先王陵墓多在枳。” 后为楚邑。《战国策·燕策》: 苏代约燕王曰: “楚得枳而
又作富替新、福提希。清光绪六年(1880) 建,属三姓副都统。即今黑龙江省富锦市。八年设协领驻防。三十四年 (1908) 置巡司,宣统元年 (1909) 改置富锦县。“富克锦” 为赫哲语,“江边岗地”
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置,属叙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峨边、马边之小凉山一带。《清一统志 · 叙州府二》: 凉山等处土百户“皆在屏山县西界凉山之地,曰挖黑、曰腻乃窠、曰旁阿孤、曰明州乐、曰油石洞、曰
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沈巷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:沈港镇“在县西南二十里,南通长泖,北通朱家角”。清光绪《青浦县志》卷2:沈巷镇“三国时沈友居此,故名”。在安徽省和县南部。面积66.54平方
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北大北庄。旧属峄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①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。西汉武帝时开凿。自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引洛水东南流,至今大荔县西仍入洛水。渠经商颜山(今名铁镰山)下,土松渠岸易崩,乃凿井在井下开渠通水,长十余里。历十余年始通。《史记·河渠书
即今河北唐山市。原名广东村,因开滦煤矿的开发和铁路的修筑,清末改为唐山镇。1938年改为唐山市。(1)在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西部、唐山东麓。面积35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唐山,人口310
汉西域国名,属西域都护府。国都在番渠类谷 (今新疆阜康市东北)。
亦名桂山镇。即今广东翁源县东北南浦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翁源县: “东有桂丫山巡检司,初治茶园铺,后迁南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