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下洼镇

下洼镇

1946年置,即今山东沾化县西下洼镇。


(1)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东部、教来河东岸。面积273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下洼,人口 2220。清康熙年间建村,取名波罗素他拉。1910年以地势低洼而改名为下洼。1949年属第十区,1956年设下洼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稻、玉米、高粱、小麦。有塑编、综合加工、农机修理等厂。111国道经此。(2)在山东省沾化县西部。面积149.4平方千米。人口5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下洼村,人口4100。明永乐年间由河北枣强县移民立村。因此处地势低洼,夏季积水,故称夏洼。该村大于周围村庄,习称大下洼。镇境解放后划归沾化县。1950年并入永丰区,1952年设下洼镇。1958年改为下洼公社,1984年改置下洼镇。2001年永丰镇并入。沟盘河、秦口河、傅家河流经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印刷、铁、窑等厂及建筑公司等。永馆、滨东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桃源溪

    ①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建宁县: “桃源溪在县西南二十里金铙山下,亦曰西源。众山环秀,溪潴其中,绕流三级,谓之陈家漈,亦曰三级漈。居民百余家,拟于桃源,导流北入于濉江。”②在今湖南炎

  • 虔化水

    即今江西宁都县东梅江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: “虔化水源出吟山,接抚州崇仁县,在县北二百四十里。本名雩都水,入雩都县界。”

  • 榆树县

    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置,属新城府。治所在孤榆树屯 (今吉林榆树市)。民国郭熙楞《吉林汇征》: “榆树县,地名孤榆树,故名。” 宣统元年 (1909) 升为直隶厅。1913年复降为县,属吉林省

  • 陡山

    即斗山。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十年 (869),辛谠运粮钱船 “还至斗山”。胡注: “斗山,在盱眙县,亦曰陡山,临淮流。斗山之东,则古盱眙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21盱眙县:陡山 “

  • 大现礁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郑和群礁西南方,在小现礁西三十七里。为一长条形环礁。中国渔民向称劳牛劳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大觅出礁。1947年改名大现礁。郑资约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大现礁“礁极狭,南

  • 上雒县

    西汉置,属弘农郡。治所即今陕西商州市。东汉改为上雒侯国。三国魏改为上洛县。见“上洛县(1)”。

  • 南和郡

    北周置,属洺州。治所在南和县 (今河北南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置,治南和县(今属河北)。属洺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一带。隋开皇初省。

  • 莱芜谷

    即狼虎谷。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南三十里。即“狼虎谷”。

  • 雷山关

    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东兰州: 雷山关 “其地有雷山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庆远府》: 雷山关 “在东兰州东北七十五里,与河池州三旺里接界”。

  • 阿由勒哈庙

    即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北阿优勒海。本世纪40年代始为浩齐特右翼旗驻地。“阿由勒哈”,蒙古语意为沟道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