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清县
元至元十六年(1279)以南安县改置,属南安路。治所即今江西上犹县。十七年(1280)改为上犹县。
元至元十六年(1279)以南安县改置,属南安路。治所即今江西上犹县。十七年(1280)改为上犹县。
即今贵州凤冈县北官坝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 杨应龙攻陷綦江,“益结九股生苗及黑脚苗等为助,屯官坝,声窥蜀”。即此。在今贵州省凤冈县北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平播之役,酉阳宣抚司于此败播州军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镇海卫。治所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东沙。嘉靖中移治新城内 (今崇明县西北三星镇)。后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。属镇海卫。嘉靖中移治新城。三
即春秋宋杨梁邑。在今河南商丘东南三十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睢阳县:“有阳梁聚。”
唐天授二年(691)改神武军置,属朔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里马邑村。大足元年(701)改为大同军。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改神武军置,治今山西省朔州市东北马邑。大足元年(701年)改为大同军。
一名鹭屿、鹭岛、夏门、厦门。即今福建厦门岛。北宋初年的 《寰宇记》 中已提到该地区有四所岛屿。嘉禾屿之名始见于南宋后期的 《舆地纪胜》,地属泉州同安县,有居民千余家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同安县
驿站名。元置,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。
为吐蕃旧都雍布拉康宫殿名。在今西藏琼结县。《西藏古代文书选集》 载: “聂尺赞普及人间之君主,卒于绛妥神山。自其逝后至止贡赞普出世之前七代王统间,一直住于青瓦达孜宫。”
亦作研井盐井。在今四川井研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3井研县:井研盐井“在县南七里。镇及县皆取名焉”。
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大兴镇。《清一统志·松桃厅》:大兴场“在厅东九十里,与铜仁府接壤,为往来要路”。
即元普济州。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普济州在德昌路西北“夷名玕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