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上方山

上方山

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,太行山余脉大房山支脉。最高峰摘星坨,海拔880米。明《帝京景物略》卷8:上方山,“晚得名,一二百年,续续有过从者”。山峦陡峻,古木参天, 自隋、唐起为佛教圣地,后经历朝增设,形成以云水洞、华严洞及天柱峰等“九洞十二峰”和兜率寺、毗卢寺等“七十二庵”古迹,分布于群山峻岭之中。今为北京的旅游胜地。

②即楞伽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明王鏊《姑苏志》卷8:楞伽山“一名上方山”。


(1)在北京市房山区南部。为大房山支脉。古名六聘山。明始称上方山。《上方山志》:“山名上方,寺名兜率者,取上方六欲第四天之宫名也。”主峰海拔880米。坡度较陡。山体由石灰岩组成,溶洞和峰林遍布,有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古迹。其中云水洞为中国北方最长的溶洞之一,纵深600多米;遍布钟乳、石笋、石花、石幔等,内有一石笋通高38米,称宝塔山(或通天柱)。七十二庵因年久失修,多已残坏,现存兜率寺等。(2)又称楞伽山。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,濒临石湖。山顶有楞伽塔。山东北是茶磨屿,俗名磨盘山,三面临水。东麓有普陀岩、石池、石梁、越公井等胜迹。上方山石湖一带,波光塔影,群峰映带,一派江南水乡景色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兴京府

    清宣统元年(1909)升兴京厅置,属奉天省。治所在新宾堡(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新宾、桓仁二满族自治县及吉林通化、浑江、集安市等地。1914年废府改县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升兴京厅

  • 浑楚鄂帕山口

    一作红孜纳普达坂。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喀喇昆仑山之红其拉甫达坂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9: “红孜纳普即浑楚鄂帕。”

  • 堂二里

    即今河北霸州市东五十四里堂二里镇。明嘉靖 《霸州志·舆地志》 里屯: “堂二里在城东北七十三里宣文乡第二图。” 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6霸州图: 东有堂二铺镇。

  • 铁锁桥

    ①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文井江上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31崇庆州: 铁锁桥,“ 《州志》: 桥凡二座,皆跨文井江。一在石柱子,一在鹞子岩。每桥用铁索十余根,上铺一板,左右各有绊索如栏杆,长各有十余丈。…

  • 蛮出温站

    元置,在今朝鲜咸镜北道会宁云头城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南京百一十 (里) 蛮出海(海即温之误)。” 后废。

  • 庆湖

    即镜湖。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四里。即“鉴湖(1)”。

  • 金山郡

    ①十六国北凉置,治所在今甘肃民乐县境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95: 沮渠蒙逊永安十年(410),“以从弟成都为金山太守”。北魏废。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绵州置,治所在巴西县(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

  • 铁冶所

    在今云南晋宁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: 铁冶所 “在昆阳州南二十里。地产铁,亦为戍守处”。

  • 牱龙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宋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东境。后废。

  • 巴铃箐

    即今贵州兴仁县东北巴铃。《清一统志·兴义府》“阿坚屯”条引《黔记》:“自(安南县)南门小路四十里至阿坚屯,三十里至独脚屯,四十里至巴铃箐,树木蓊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