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澨

三澨

尚书·禹贡》:“嶓冢导漾,东流为汉;又东为沧浪之水;过三澨,至于大别,南入于江。”对三澨的解释众说纷纭,其说主要有:(1)水名。在今湖北京山县、天门市境。汉郑玄《尚书》注:“三澨,水名,在江夏竟陵县界。”唐孔颖达疏:“三澨,水名,入汉。”唐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:“今竟陵有三参水,俗云是三澨水。”(2)三水的简称。有三说:1.在今湖北京山县、天门市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京山县“澨水”条:“又县境有汉澨、漳澨、薳澨。说者谓即《禹贡》之三澨, 皆与竟陵接界云。今亦湮。”2.在今湖北襄樊市境。胡渭《禹贡锥指》:“意三澨当在淯水入汉处。一在樊城南;一在三洲口内。皆竟阳县地,在��县之北也。言在竟陵者非是。”3.即今河南泌阳县之泌河。金履祥《尚书注》:“三澨,即泌河,其一源名三家河,又一源名三里河,西南流至邓州,东南合白河、洁水河入汉。是名三澨也。”(3)水边。许慎《说文》:“澨,埤增水边,土人所止者。”侯祯《禹贡古今注通释》:“孔、郑以三澨为水名,不及许氏之确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会稽郡

    ①秦始皇二十五年(前222)置,治所在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,上海市,浙江天台山、大盘山、仙霞岭以北及皖南一角。西汉时南扩至浙江、福建全省。东汉永建四年(129)徙治山阴县(今浙

  • 狗泺

    即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与河北沽源县西境接界之九连城诺尔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昌州: 明昌七年 (1196) 以狗泺置。“有狗泺,国言 (女真语) 曰押恩尼要”。据同书 《食货志》,狗泺本金西京路盐场,大

  • 嗣溪山

    在今安徽旌德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旌德县: 嗣溪山 “在县东三十里,接宁国县界。连亘十余里,以山溪相嗣不绝而名。一峰峭峙,谓之龙峰。稍西曰石凫山,梅溪出焉,东北流入宁国县为滑渡水,而注于西溪”。

  • 难水

    又作难河、那河。指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及嫩江流注之松花江。《魏书·勿吉传》: “初发其国,乘船泝难河西上,至太沵河。” 同书 《乌洛侯传》: “其国西北有完水,东北流合于难水。其地小水皆注于难,东入于海。

  • 宕州

    ①北周天和元年 (566) 于宕昌羌地置,治所在阳宕县 (今甘肃宕昌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宕昌、舟曲二县地。大业三年 (607) 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治所在怀道县 (今甘肃宕昌县西南)

  • 洛阳县

    ①秦庄襄王元年 (前249) 置,为三川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三十里汉魏故城。西汉为河南郡治。东汉、三国魏、西晋、北魏建都于此,并为河南尹治。东魏、北齐、北周为洛州洛阳郡治。隋初为洛州治。大业初

  • 南池

    ①亦名乞伏袁池。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之黄旗海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“池水吐纳川流,以成巨沼,东西二里,南北四里。北对凉川城之南池,池方五十里,俗名乞伏袁池。”②在今山东济宁市南

  • 云岩山

    ①在今福建光泽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光泽县:云岩山在“县南一里。苍翠秀拔,高入云表。上有湖,天欲雨,则涌沸如雷”。②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东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左州:云岩山在“州东三里。岩

  • 半山亭

    ①在今河南内乡县西北汤河半山间。宋张舜民建。有洼尊石刻。(金)元好问《半山亭招仲梁饮》:“半山亭前浙江水, 只可与君消百忧。”②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西衡山。自岳庙至祝融峰顶,至此方及一半,故名。

  • 三仰峰

   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七曲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 “天柱峰”条下:三仰峰“上有碧霄洞,峰下有小桃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