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桥

三桥

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南隅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光启三年(887),“毕师铎攻广陵,(吕)用之帅其众千人力战于三桥北”。

②即今陕西西安市西二十里三桥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兴元元年(784),车驾至长安,李晟“谒见上于三桥”。即此。


(1)古地名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。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三桥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兴元元年(784年),德宗由凤翔回京,“李晟谒见上于三桥”;《旧唐书·昭宗纪》:景福二年(893年),李茂贞进迫兴平,“乘胜逼京师,进屯三桥”:皆即此。(2)集镇名。在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南部。三桥街道办事处驻地。镇以西汉桥名。明、清、民国初皆为镇。系古长安县八大镇之一。有机械、铸造、车辆配件、化工、塑料、造纸、建材、建筑等厂。是市区西郊农副产品集散地。陇海铁路、西户铁路经此。古迹有秦阿房宫正殿遗址及西汉建章宫正殿、凤阙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湾头桥镇

    在今天津市静海县东南湾头村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0静海县图: 东南有湾头。在湖南省武冈市西北部。面积139.8平方千米。人口6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湾头桥,人口1100。清嘉庆年间境内小河弯处尽头建

  • 章思荡

   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宝应县: 章思荡在 “县东南四十里。西接城子河,南通广洋湖。《志》 云,城子河在县东南十八里,其西北接望直港,南通章思荡”。

  • 下邳国

    东汉永平十五年(72)改临淮郡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下邳县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邳州市、沭阳县以南,涟水县和淮安市以西,盱眙县和安徽明光市以北,江苏睢宁和安徽泗县以北地。建安十一年(

  • 石头渚

    又名石头津步、投书渚。在今江西南昌市西郊红石岗上。《寰宇记》卷106洪州南昌县:石头渚“晋太守殷羡,建元中为豫章太守,去郡,人多附书一百余封,行至江西石头渚岸, 以书掷水中,咒曰:‘沉者自沉,浮者自浮

  • 商中宗陵

    中宗指商代第九王太戊。其陵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南亳城集东二里的刘次范村东头。《清一统志· 彰德府》: 殷中宗陵 “在内黄县西南二十五里。高一丈五六尺。宋开宝间竖碑。梁周翰撰文”。

  • 保扬河

    在今江苏扬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扬州府: “保扬河在府西四里。城北三里旧有柴河,东达官河,西接市河入城,而城西一望平原,别无濠堑。崇祯十年,始自柴河口,引城东运河绕西郭,复折而西南,接城南二里之

  • 平晋县

    ①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邓州。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南。六年(623)废入穰县。②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置,属太原府。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。熙宁三年(1070)废。政和五年(1115)复置,金贞

  • 大竹县

    唐久视元年(700)置,属蓬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渠县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38大竹县:“以邑界多产大竹为名。”至德二年(757)改属渠州。宝历元年(825)废。五代后唐同光三年(925)复置。北宋景祐三

  • 洛阳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西充县。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北五十里双桂镇北洛阳坝。②即今河北沙河市西北二十五里东户村乡。清乾隆 《沙河县志》 建置志: 市集有洛阳。③即今江苏武进县东南洛阳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阳湖

  • 粗朴寺

    亦作楚布寺、磋朴寺。南宋淳熙十四年(1187) 建。在今西藏堆龙德庆县南郊。为藏传佛教噶举噶派玛噶举支派之祖寺。